文/儒林斋主
户外徒步是我最爱的体育锻炼方式之一,既有数日的远游自虐式徒步,亦有闲庭信步的京郊一日游式徒步。我曾徒步五台山、峨眉山,曾转山卡瓦格博、冈仁波齐,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因有家室之累,且休假不易,多日的外出徒步,毕竟有些奢侈。故而每每于周末某日,约二三好友,徒步京郊各地:百花山、海坨山、阳台山等大小山岭,留下了我的身影。但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加之人事半消磨,我几次在自然群里约人徒步,均未成行,只好独自徒步,中心怅然。渴望与志同道合者徒步,畅聊天地人生。机缘巧合,好友发来TOEAPU十周年活动信息,西山徒步二十公里,无比惊喜,一秒都没有迟疑,立马报名。夙愿得偿,乐何如之。
众所周知,北京的秋天特短,稍纵即逝。但北京的秋天也是最美的时节。郁达夫《故都的秋》有言:“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每年霜降前后,外出赏红叶的人,数以百万计,只见人头,不见红叶,人比红叶多。选择一条什么户外路线,既能赏红叶,又能避开拥挤人流;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老少皆宜,想必TOEAPU老师们颇费心思,而徒步西山,正是最佳选择。西山,风物优美,植被茂密,层峦叠嶂,景色宜人。西山晴雪,古时燕京八景之一。胡适先生有一首新诗《希望》,是他从西山归来后所作。后来据此改为《兰花草》并谱曲,成为海峡两岸广受传唱的校园民谣之一。
报名成功后,协会老师建了一个群。我始知,西山徒步报名人数近400人,分为32组,乘8辆大巴,可谓浩浩荡荡。如此规模的户外徒步,今生首次参与。举办协会十周年大会,老师们费了很多心血,自不必说。行前注意事项,事无巨细,都发在群里,让大家知晓。甚至每个小组另外建群,方便大家沟通。
10月24日晨七点半,大巴准时发车。行驶约半小时,抵达山下。集体合影后,分三路徒步:有爱组(8公里),健康组(16公里)和挑战组(20公里)。既有两三岁的萌娃,也有退休老人,大家一路欢笑,如长龙挂山,行走于天地之间。队旗飘展,为西山增添了别样的红色。是日也,天高日晶,碧空如洗,其容清明,妙不可言。晓来谁染霜林醉?伤春悲秋,“自古逢秋悲寂寥”,古来永恒的文学题材。实则山川有情,物我合一,则“便引诗情到碧霄”。

挑战组共26人,由资深户外达人霍老师领队。他根据队伍实际走路状态而不断调整行进节奏,不至于队伍前后拖的太长,避免过度劳累,或损及身体。行走于山林间,贪婪地大口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绚烂秋色,忘情于此,恍惚于是否身在北京城,一时忘却营营。从白家疃村开启了真正的爬山模式,不少人是手脚并用。我只用了双脚丈量西山,解放了双手。脚下山路崎岖,头顶红叶正浓。人如画中游。
午饭时,大家席地而坐,分享着带来的零食。彼此交流,有说有笑,陌生变为认识,认识变为熟悉。即使可能不认同某些话题,也会努力从他者角度思考,破除陈见。世人本就如这秋色,多姿多彩,何必执于一呢。登顶四望,游目骋怀,心旷神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美妙时光总是短暂,这秋色也不过半旬光景。一阵强风,草木摇落,“物皆复本源”,“一岁一枯荣”。俗语云,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苏子云,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徒步路上,想到很多。总之,人生几何,莫等闲。珍惜当下,珍惜拥有。
挑战组徒步计17公里(原计划20公里,路线稍有调整),累计上升950米,用时7小时。徒步路线:太舟坞——三炷香——老望京——打鹰洼——猴子爬——挂甲塔——南马场水库——陈家沟——西山森林公园东门。齐心协力,圆满收官。偷得浮生半日闲,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徒步北京西山。感恩北大教工户外健身协会的精心组织。说不定,今次户外活动创造的缘分,让单身者找到另一半呢。如此,则善莫大焉。我相信会有的。希望今后能继续参加协会组织的户外活动,也衷心希望协会越来越好!

附记:图片均是笔者用手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