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春色”(2016-3-12~纵向穿越大西山系列之四~大觉寺-冷风口-陈家庄)
王肇业 (2016-03-16)
~前言:上周六徒步后,媳妇肠胃闹了点儿别扭,本想写日志,结果没时间。现在补上。
2016年3月12日周六,参加北大户外协会活动,大觉寺-冷风口-陈家庄徒步(纵向穿越大西山系列之四)。累计里程14.7公里,累计爬升1300米。北京西山是太行山北端余脉,是北京西部山地的总称。北以南口附近的关沟为界,南抵房山区拒马河谷,西至市界,东临北京小平原。走向北东,长约90公里,宽约60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级下降,最终与平原相接。西山腾蛟起蟒、风光绮丽,根据地理位置不同,北京人又将西山分为了大西山与小西山。此次“大西山纵向穿越系列”由妙峰山、凤凰岭、鹫峰、阳台山等组成,被称为狭义大西山。

很幸运我参加了大西山纵向穿越的全部4次活动。4次活动距离都不是很长,15公里左右,但都绝对够虐。
经典的描述山路崎岖的语言是霍队的"兔子"说,也就是能并排走几只兔子。很多路只能容下一只兔子,甚至兔子也不愿落脚,以至于我跟在队伍中常常替领队担忧,不会是迷路了吧?
经典的疲惫是:"翻过这座山头,还有爬升吗?"。不过很遗憾,翻过一个山头,一定会有下一个山头等着。
回想4次的经历,有味!够劲!还有……挂坏了我的新衬衫。
此次徒步起点是千年古刹大觉寺,沿妙峰古道一路上山,爬升800米,到达冷风口。

虽然知道紧跟领队的好处,但今天无论如何是跟不上了。领队女老师王伟,年轻、漂亮、有劲,爬的飞快,小雨到是寸步不离。没法子,只能阿Q地想:“她们体重轻、做功少,哪能和我比,我一个人顶她们俩。我做这么多功,慢点儿是应该的,况且我还在第一梯队”。
到达冷风口,小雨对驴产生了兴趣,我就纳闷儿了:“山上这么多驴友,两头驴有什么好看的”。

等待大队人马的过程中,山风嗖嗖的,冷风口可不是白叫的,赶紧把冲风衣的外套穿上。在冷风口稍式休整,出发直奔南转坨。在南转坨午歺时,一种自热盒饭让我又长了见识,原来热饭也可以不用火。原理是用水加生石灰产生的热充当热源。这个东西很是新颖,引来很多人的目光。据“吃热饭的人”(不能怪我,这是摄影师的发明)介绍,五道口的超市里有卖。
自南转坨出发,路况明显发生了变化,按队友的队记,可谓“行走在山巅”。这也是大西山纵向穿越系列中最险的一段了。

这时身两侧都是悬崖,人走在上边是渺小的,人数再多也一样。就这样山越爬越陡,山势如刀削;路越走越险,走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路在何方。

要是没有领队,我真的怀疑前面还有没有路?即使跟着领队,还是心里不太有底。这不想着想着,霍队和王队意见相左,两个人一个往上,一个往下,去探路了。这下见识了王伟的实力,简直身轻如燕,那么徒的山脊,几下就没影了。不知哪个队友赞了一句:“云南十八怪,老奶奶上山比猴快”。我不禁捧腹,这都哪儿跟哪儿呀,人家是小姑娘好不好,况且她是领队,爬的快也没什么可怪的。这位仁兄真是脑洞大开呀!
最终我们选择了上山的路,不然会绕出去很远。之后的线路基本下行,但还是翻了几个山头,终于在翻过了最后一个山头,没有下一个山头等着了,大家都舒了一口气。一路下行,一支杏花的花骨朵儿映入眼帘。

不由得思绪大开。30岁时似乎觉得一切都好,父亲发给我一篇"男人当三十而立",与文章中相比,明白了父亲的用意,男人不能只有事业和朋友。转眼已40开外,照理说该“40不惑”了,可至今没找到感觉。父亲也老了,没有再给我提新的建议。看着眼前的花骨朵儿,我竟茅塞顿开。去年的3月,我开始参加北大户外协会的活动,一年来受益非浅。我收获了一个健康的爱好、家庭也因此收获了许多欢乐。这一切其实是因为我们更加贴近自然。生活如此,事业又何尝不是如此,一切需顺其自然、顺势而为。
是啊,春天来了!
评论
| 恭喜王哥!西山纵向穿越成就达成!
| |
| 恭喜大西山纵向穿越毕业!赞!
| |
|
我要评论:
| | |
版权声明
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资料归协会和作者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且不可篡改,所有材料均不能用于商业运作,如有侵权,协会将采用法律渠道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