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2日 霍队出品之"大觉寺-冷风口-陈家庄"徒步随笔
贠琳 (2016-03-14)
不久前和朋友闲聊,我兴奋地告诉他们,参加了几次“逃一票”协会的徒步活动后,我如获“打开新世界大门”般的感受。他们都评价我有自虐倾向,我非常乐意地表示接受。有个朋友还抖机灵问到,“徒步”不就是“徒劳地走路”嘛,意义何在?也没见你瘦一点啊。可惜我不是伶牙俐齿,半天不知如何描述这新世界,只好悻悻地说,那是因为我路上吃了很多……
很早之前就听说,霍队带的路线都比较虐,心向往之已久。这次活动上线后,第一时间就跑去看介绍,瞬间被山脊的图秒到了!再仔细看线路图,这“大西山纵向穿越系列”真是设计精巧,环环相连,颇具美感。可惜已经是第四期了,在此呼唤设为经典项目常年轮播!看过介绍之后,我并没有马上报名,因为徒步时间和早已定好的党支部活动时间撞车了。第二天怯生生地跑去找支部书记王中琰老师请假。王老师是协会骨干,前三期的穿越系列都参加了,第一期“大觉寺-阳台山-七王坟”活动还担当领队,想当年(也就是去年)我第一次参加协会活动时就像小跟班一样和王老师走了一路。所以,当我提出请假,都没有说出理由的时候,王老师就问我是不是要参加协会活动呀,我点了点头,王老师就同意了。这就是心意相通吧。谢谢王老师!
3月12日早晨,按时起床,没有迟到,上车集合,向大觉寺出发。车上霍队向队员们介绍了“大西山纵向穿越系列”,我觉得很有意思,照搬过来和大家分享。
西山是北京西郊连绵山脉的总称,被称为“太行之首”(历史上曾是“太行之尾”),根据地理位置不同,北京人又将西山分为了大西山与小西山。小西山泛指离北京城最近的山地,以香山为中心,呈十字分布,南有八大处,北至小小五,西邻永定河,我们所熟悉的翠微山、香山、百望山等都称为小西山。而大西山又有狭义大西山,广义大西山之称。狭义的大西山就是此次“大西山纵向穿越系列”的妙峰山、凤凰岭、鹫峰、阳台山等景区,主要由阳台山、妙峰山、萝卜地等山峰组成。对照TNF100的路线,一半在大西山,一半在小西山,这样理解起来可能更简易。而广义的大西山则指的就是地理意义上西山,跨越房山、门头沟、景山、昌平多个区县,像一条手臂护卫着京城,被赞为“神京右臂”。

图1(1)小西山十字示意图(2)2016年TNF100线路图(3)大西山纵向穿越示意图(摘自某网友博客)
我正暗自得意这次坐得离领队近,把这么有意思的内容听得很清楚,没想到霍队不按套路出牌,在出发车辆上就开始布置队记作业了。虽然已经被霍队封为老队员了,俺还是斩获了写队记的光荣任务,就此得出结论,只要领队看上眼,分配队记任务的理由绝对信手拈来,哈哈。
此次“大觉寺-冷风口-陈家庄”徒步线路预计全程约13公里,累计上升约1200米,“难度不大”,霍队如是说。大家都将信将疑,“霍队出品”怎会轻轻松松观光游,单从时间安排上来看,咱们走13公里和人家走20+公里的预计耗时是一样的,定是有不寻常路要走。
八点抵达大觉寺。兰花尚未开,香火味儿够浓。春寒料峭,大家整理完毕,都呼唤赶紧走起来暖暖身。此次领队的是位妙龄少女,王伟一身干练轻装,就领着大家踏上了进香古道。大觉寺至冷风口一段,是“妙峰古道”四道中的“中道”的一部分,关于古道的描写,之前博雅在活动介绍中写得很详细,有兴趣的请戳:http://toeapu.pku.edu.cn/activities/232#。古时走的是虔诚的香客信徒,如今这古道却是徒步爱好者们登高望远的必经之路。一路驴友三五成群,有的健步如飞,有的悠哉而行;俊朗的小男孩儿和爸爸赌气,飞快地向上攀爬;花甲之年的童颜老人背着小音箱,功放的情歌软绵绵叫人酥麻。

图2千年古刹大觉寺

图3妙峰古道之中道
从大觉寺一路攀爬至冷风口,耗时一个半小时,爬升约800米,着实消耗体力,队伍前后距离一下子拉开了。活动前小雨告诉我,“紧跟领队乐开怀”,于是我也试图紧跟领队的步伐,勉强气喘吁吁方才跟上。小雨同学居然还嫌慢,号称爬得快才不会累,一路不停给领队施压,后来干脆走在领队前头,当起了零号队员。抵达冷风口,领队宣布就地休整,等待后队抵达。冷风口又叫萝卜地垭口,是非常宽阔的山脊地带,向南沿此次行进方向可达陈家庄,向北可达阳台山景区,驴友们一般都选择向北行进。领队建议已经抵达的前队队员可向北一探,于是临时小分队在临时领队贺鹏带领下,临时向阳台山方向行进。风大霾重,大家在冷风中想象了一下山间美景,欢脱地回到了集合地点。大概就是这个当口,和真驴失之交臂了吧。

图4左:行进在古道。右:领队和小雨。

图5左:北探临时小分队颜值担当。右:队员们认真考察小毛驴。
稍事休整,队伍正式出发向南,进入“数电线杆”模式。我问领队妹子,是不是难度最大的路已经结束了,领队摇摇头,刚才的古道可以认为是强度最大,但难度最大还不是。我现在深深体会到了这句话的正确性。想着即将开启山脊行走模式,就能走入那些吸引我的图片中了,颇有点儿激动。大家走起来也可带劲儿了,看老师们多开心。

图6左:向陈家庄挺进!右:愉快地开启数高压电塔模式。
至陈家庄的路线,大致经过了数十个山峰,以午餐地南转坨山为分界点,前段可定义为难度相对较小的“小心翼翼观景徒步路线”,上升和下降坡度都不算陡,偶尔坡度大的下行路,乱石铺路,大家互相帮助,走起来趣味横生,丝毫不觉得累。每翻上一个山头,驻足远望,前方绵延的山脊路,孤单伸向天际远端,抑制不住冲动向远方呐喊,山谷的回音听起来格外性感。

图7开启山脊行走模式。

图8延伸向远方。(王老师:由于您过于帅气,本文挑选了多张您的上镜图,请海涵!)
行军至南转坨,在一处高压电塔的开阔地扎营开餐。比预计时间早半小时抵达,看来可以多吃一会儿了。话说我第一次参加活动的时候,差点儿被领队在活动介绍上写的“自助午餐”骗到了,还是王中琰老师提醒我,自助午餐其实就是自带午餐,别想多了。通过前几次的徒步,我越来越深刻体会到,携带美味又饱腹的午餐,对提升徒步乐趣和体验的重要意义。大家三三两两坐着,有的喜欢面向山谷,有的喜欢抱团围坐,而勇士则喜欢站着吃。本次午餐会又有新型“自热米饭”闪亮登场,高调诱人的盖饭午餐,一家三口自此被摄影师标记为了“吃热饭的人”;靳美女拿出大樱桃和大家分享,可惜我手慢没有抢到;领队王伟深受小朋友喜爱,收到了很多殷勤献贡,她大呼和大家一起走太值了,看来也是小吃货一只;霍队帅气地掏出一枚丑橘,我领命剥好了和大家分享;在一片喜气祥和的气氛中,分食会圆满结束,大合影咔嚓完毕,大家乐呵呵继续赶路。

图9午餐全景图。

图10面朝西山。

图11(1)吃完记得要拉伸(2)自拍一个乐呵乐呵(3)我是橘仙子~橘子你吃么?(4)吃饱了很开心!
自南转坨南行伊始,路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可以称作“步步当心谨防跌落”路段。可爱圆润的山包渐渐尖利陡峭,三人宽的乱石山脊路,两侧都是峭壁,肾上腺素急速飙升,绝对过瘾刺激。两个小男孩本来在比拼脚力,此刻也懂事地跟在大人旁边,互相约定“活着最重要”,等到路况好了再比赛,逗得我直乐,也缓解了紧张情绪。就连田老师广播站都暂时关闭,还是小心脚下专心走路为上。走着走着,遇到了霍队,虽容貌完全看不到,但仅凭这行走的气质就认出来了。霍队和大家研究旁边的山如何爬,那山形陡峭之势,太困难了吧!此时想到,但凡立着高压塔的山,许是都能爬的,不然也难以修立和维护,以后可依次法则循山而行。一路还看到“吃热饭”的男老师随手捡拾垃圾(抱歉我不记得名字了),绿色出行正能量,向您学习!

图12山路渐行渐陡。

图13左:朋友一生一起走。右:山脊名仕。
行至山体断面,发现前路被拦腰切断,领队只好另辟蹊径,好在尚有路可走。领队说,上周来探路,遇到大风,不得不中途下山取道山谷。前面的路希望不要有什么突发状况的好。渐行至一处岔路口,分别通向山脊和山腰,领队带领大家继续攀爬山脊,登顶后发现前方屹立着更陡峭的山峰,似是无路可走,难道走错了。领队告诉大家原地待命,先行探路,一眨眼的功夫,就已经翻过了山顶,身形矫健令人钦佩。下方霍队则向山腰处的岔路口探查,结果发现那是下山路,原来我们没有走错路。此时领队王伟已经找到了翻过山顶后的路线,呼唤大家继续前行。同志们都一鼓作气,一个个像蜘蛛侠一般,奋力冲顶。抵达峰顶后,景象甚是惊险动人。只见前方没几步就是悬崖峭壁,仅容几人的峰顶,望一眼脚下,腿都要禁不住微微发抖,不知怎么想到了狼牙山五壮士,哈哈。此时领队已经顺利爬下尖峰,在地势平缓处温柔招手,告诉大家有一条“非常明显”的下山路。火眼金睛的张莉老师率先发现下山口,陡峭程度令人咋舌。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小朋友们谨遵一大一小阵列排布,先降重心,踩稳再发力。下到山腰处才发觉手心出了很多汗。向上一望,难以相信自己是从这样的峭壁爬了下来。大家互相鼓劲儿帮忙,终于所有队员都安全抵达平缓地带,大呼过瘾。队伍行至50号高压塔休整,领队提醒大家拉伸,于是出现了下图的高能秀恩爱组合。

图14没有翻不过的山峰,没有到达不了的路。我们做到了!

图15高压塔下高能秀恩爱。
之后的线路基本一溜下行,大家终于舒了一口气,登高看看永定河,俯身拍拍向阳山面的杏花骨朵儿,感叹春来到,近在眼底的陈家庄变得越来越可爱。踏上平地的一瞬间,身体变得轻松舒服极了,懒洋洋地坐在小亭子里等着霍队和大巴,感叹一天的奇妙经历。队伍集合完毕后,前去公交站上车,上车前领队又带着大家修炼内功,闷声碎大石。

图16左:下山路上,杏花快要开。右:闷声碎大石。
坐在车上,回想一天13公里路程1300米的爬升,虐但刺激,累却回味无穷。不愧是霍队出品,强度难度险度趣味度都堪称经典。此刻,让我们都拜倒在霍队的登山杖下吧~ 感谢靠谱的霍队,感谢机灵勇敢的王伟妹子,感谢酷酷的勇士,一路因为有你们,我们不胆怯,我们勇敢前行。
当晚躺在床上,脑中浮现出《云中行走》里,走钢索的人漫步在双子塔绳索的云雾里,沉迷于自我的宁静世界。记得那次看电影的时候,手心里也攥着汗。

后记:今天在学院碰到王中琰老师,谈起周六的徒步,明明只差一期就可以完成西山纵向穿越了,又听我讲途中的惊险乐趣,这令他懊恼不已。再次呼吁此系列设为协会经典,让更多的驴友体会奇险穿越和大腿酸痛的乐趣!
评论
| 赞!
| |
| 大赞!
| |
| 赞!太牛太能喷了!写了这么多字,厉害! 1. 赞简介中的学术内容,竟然找到了等高线图,十字一目了然呀~ 2.我压根就不知道有小毛驴出现这件事... 3. “高压塔下高调秀恩爱”我咋也没有看到?走的太快还是太慢了? 4. 拼图做的很赞呀!
| |
| @贺鹏 受到贺大神抬爱真是万分惶恐呀… 1.我只是搬运工哈哈。2.也是偶然看到群里有发图,我也没看到,很伤心!3.兴许是你对此类图像绝缘吧哈哈… 4.为什么评论还要粉条,你是多有条理!
| |
| 天,这是我吗?不能够吧?其实我认真考察"小毛驴"其实就是怕小雨过去别被踏了。
| |
| 太精彩了
| |
| 赞!
| |
| 写的真好~赞!
| |
| 好游记,好攻略,可惜看到晚了。
前些天走了一次这条线路。从高崖口开始走,过冷风口,计划从灰峪下,后来看见沿着山脊似乎更好玩,就一直往南走了。走到天快黑,担心前面情况不明,就下到沟里走,那灰太大了。
出沟后才知道是陈家庄。
| |
|
我要评论:
| | |
版权声明
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资料归协会和作者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且不可篡改,所有材料均不能用于商业运作,如有侵权,协会将采用法律渠道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