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环青海湖徒步记
霍龙社 (2015-08-18)
这是第二年去青海湖了。为什么还要去呢?放在之前,这似乎不应该是个问题,因为环湖一圈本来就是安排三年来完成的。但是,在前段时间的多次协会活动返程总结中,总会听到有人谈起在路上走到艰难之时,心里总是不停地默默盘问着自己,当初是那根神经错乱非要报名参加这次活动呢?于是在这次青海湖旅程快结束之时,我也想起了这个问题。翻来覆去地想,总算找出了以下三个理由,算是凑数吧。第一,去年青海湖徒步四天,几乎全是阴雨天,且大部分时间看不见湖面,没有欣赏到青海湖的蓝天白云碧波荡漾,实在是心有不甘。据说今年的路线大部分是挨着湖边走,景色非常好;天气情况虽然不敢打保票,但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也总该轮到有几个晴天了吧。于是为了欣赏青海湖除了烟雨朦胧之外的别样美景,也值得再去一趟了。第二,去年青海湖是全家一块去的,为了陪孩子一起走,走得相对休闲,没有把速度发挥出来。今年自己一个人去,正好可以测试一下自己的体能,看看自己到底能走多快,毕竟之前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第三,钱老师主动找我委以重任,担任副总领队,也总得实实在在做点事情,协助行功总领队把这次活动的事情办好。
于是,前期准备工作差不多两个多月之后,7月30日,终于踏上了西行的列车,T175,北京至西宁。惊喜的是,协会竟有15位队员都不约而同订了这趟列车,且大部分座位紧挨在一起。一路欢歌笑语,次日上午准点抵达西宁。早有杨新运老师联系好的友人前来接站,小轿车皮卡车,连人带行李一路送到了本次活动的报到处西湖宾馆。报到、聚餐完毕,下午朱守华老师开车拉着行功和我又进城疯狂采购了一番,包括气罐、备用零食、能量补充品等等。晚饭后,行功又召集队长开会,部署明天的行动计划和注意事项。我的任务,主要是作为先头部队,和彭永平老师、徐凤林老师等一起执行营地圈占和建设等工作。
8月1日,青海湖徒步第一天。早晨四点半起床,收拾行李、退房,五点钟准时在楼下集合,然后前往职业技术学校行李装车、用早餐。今年的早餐还不错,稀饭、馒头、鸡蛋、咸菜,量不多但热乎、管用。六点钟大车准时出发,驶向青海湖畔,约九点时分到达今年徒步的起点二郎剑景区(151基地)。放松、合影之后,我把协会的大旗披在了身上,既拉风又兼有防晒的功效。协会队员排成一列,站在大队伍中间,等待开幕式的召开。这时彭永平老师过来招呼我,我们准备打头阵的几位老师应该提前到出发点附近等待,以便出发时能够尽量抢占先机。于是叫上徐老师、焦老师还有云云、雨潇等人,向大广场西侧路口靠近。路口已经集结了不少人在等待出发。开幕式领导讲话结束,十点钟尚未到,枪声还未响,就有人着急着向前走了,我们也赶忙向前跟上。组委会人员迫不得已,急忙在公路上又拉起一道绳子拦住,以等待枪响后再放行。然而十点钟到了,发令枪还是没响,大伙一哄而上,冲破绳子,径直向前而去了。
公路上走了几十米,就被工作人员引导到公路右侧路肩下方的草地上行走了。草地上有已经被路人踩出的泥土小道,较公路而言踩上去松软,但多数路段坑坑洼洼、崎岖不平。偶尔碰到跨不过的河流时,需要先攀上公路,过桥后再下到草地继续前行。这样的小河很多,每走一段就会遇到,都是从周围高处山上流下来,最终汇入青海湖去的。小路右侧是铁丝网,铁丝网里边是青海湖畔大片的草原或油菜花地。铁丝网与公路之间的距离时远时近,较远时则可供人行走的草地宽阔平整,较近时则只留下一条很窄的小路可供通行,甚或被挤到路肩斜坡之上行走。今天的徒步,绝大多数路段都是在这样的公路旁草地上走过来的。
刚出发时,我前面看样子应该有几十号人,从号码布上的编码来看,大部分好像都是今年的新人。一阵紧赶慢赶,周围的人渐渐稀少,看见了前面的彭永平老师。紧跟着彭老师走了一段,在一个小岔路口我绕岔路往前赶了一阵,再遇到彭老师时我已走在了他的前面。按自己的节奏调整呼吸,稳步向前,渐渐又超过了一些人。当走到八九公里处的时候,走在我前面能看得见的就只有一位小伙子了,是今年的新人,好像来自攀枝花,听他说前面应该还有一个约三四个人的小分队。至中间关门点,乘小伙子上厕所的机会,我终于超越了他,一个人独自前行。
今天的天气特别好,蓝天白云,微风拂面,且大部分时间是背着阳光而行,既不暴晒,又凉爽宜人。虽看不见湖面,但公路两旁时见大片的油菜花,心情格外舒畅。唯一感觉不爽的,是来自自己的膝盖。从上次东甸子梁回来,右膝盖就有点不舒服。歇了十多天之后,终于有所缓和。今天出发前,为了缓解膝盖压力,我在右腿上特意绑了护膝。然而十几公里下来,感觉绑护膝的膝盖逐渐变得僵硬,一种不知道是伸不直还是弯不起来的感觉。于是在约十八公里处的地方将护膝撕了下来,顿觉轻松好多,但是时间长了还是有一种僵硬的感觉,使不上劲。继续独自向前,在距离终点约两三公里处的地方,有两个人从左侧公路上超过了我。再走一段,又有一个人从我背后追上并超过了我。之后一直到终点,我前面能看到的就只有这三个人。下午两点,到达终点江西沟营地。组委会官方数据:距离25公里,时长3小时50分钟;我个人手机软件记录:距离25.6公里,时长4小时。时间之所以超过官方记录,一是在出发之前害怕来不及操作,提前就开始了记录,二是到终点后是先登记成绩然后再结束手机记录的。
登记成绩后,看见前方草地上工作人员正在摆放一长溜带顶棚的桌子,桌子后面就是我们的A区营地。经询问,这一排桌子是提供充电用的。赶到A区营地,行李已经卸在草地中间了。仔细观察,营地南侧是一排充电桌子,西侧是组委会用布条围起来的隔离带。于是决定将协会的营地设在西南角,因为西南两侧已经有了天然的围墙,我们只要将另两侧围起来就行。这时彭老师也已经赶到营地,一起到行李堆中提取行李。除了我们自己的行李外,彭湘兰老师的大包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在火车上时我帮她绑过帐篷,印象比较深刻,于是也提了出来;蔡涛老师的箱子,火车上当过牌桌,也被我找了出来;还有勇士家的大包,竖起来特别高,也给提溜了过来......。彭老师把他的帐篷扎在了东北角上,确定了我们营地的总体范围。我先取出协会公用大包,把行功的帐篷扎在了靠近充电桌子的南侧顶点,然后又把我的三人帐篷扎在了靠近西侧隔离带的对角点,几个大包小包以及协会大旗摆放在两条边上,以及中间空地。长方形四个顶点中的三个都已经占据,另一个心想为天然形成的墙角,就没有理会,没想到后来却带来了麻烦。
徐老师、焦老师、滕德群同学等陆续赶到,帮着一块搭建帐篷。我乘机休息一会,到服务区去接点凉开水来喝。回到营地后,彭老师告诉我,你可千万不能再走开了,刚才好不容易把两个想闯进来占营地的给劝走了。正说着呢,一个老头扛着大包腾腾腾闯进来,径直到西南角落放了下来。急忙上前解释劝说。谁知老头不吃这一套,并且来了脾气,大喊叫你们王总过来。一会功夫,营地看守行李工作人员过来,后面跟着一个贼眉鼠眼之人,胸前挂着牌子“营地副总指挥”。此人一过来就指责我们不该圈占营地,说他无权将别人赶走。我们据理力争,说并不是叫你赶人,而是协调解决问题,协助安排一下位置。但此人根本就没有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态度,一味地指责我们不该圈地,说就应该是来一个人搭一个帐篷,一个团队没必要住在一起。遇上这样的人,也实在是没什么道理可讲了。于是只好妥协,让老头在此住下来,赶快把此贼眉鼠眼打发走了了事。其实,对于有团队集体参加的活动,组委会应该有责任为团队规划营地。如果组委会没有这个精力和能力,就应该鼓励参会团队自行圈占。这样其实对所有人都是有好处的,因为营地的面积实际上足够大,容得下所有队员扎营;团队圈占的目的,主要是方便一个团队能够住在一起,相互照顾,并不在乎地理上的优劣;而零散队员到达之后,随便找一个空地都可以扎营的。非要把一个团队打散了分开扎营,无疑会带来很多不方便之处且会引起矛盾和争议的。组委会不考虑这些因素且还派一个所谓副总指挥来激化矛盾,实属不该。
因老头扬言还要扩大战果,我们赶忙两头围堵。先将彭妈妈的大包挨着放在西侧围栏处,正巧娅妮和安琪赶到,又帮着娅妮在南侧挨着搭起帐篷。彭老师和徐老师在帮彭妈妈搭帐篷时,发现帐杆一头的小钉头断掉了,无法固定内外帐。琢磨再三,我决定多用一个地钉来帮忙固定。正搭着帐篷,有位老师过来,告诉我彭湘兰老师正在营地门口休息室等我,好像有什么急事。匆忙赶过去,找到红十字休息室,彭妈妈并不在里边,却看到杨新运老师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脸上苍白。当时脑袋一下就懵了,这是怎么回事?再看才发现金琳和韩宇华坐在旁边,告诉我杨老师高反了,是她们一路扶着回来的,现在正在吸氧治疗。紧张的心情稍微放松下来,出门后继续寻找彭妈妈,然后回到营地。
协会大部分队员都已经到达,帐篷基本都搭了起来。看到有些帐篷的门厅没有用地钉固定,于是就帮着固定。期间又发现一些帐篷地钉扎得不太合格。以协会的骆驼帐篷为例,内帐搭好之后,帐杆钉头穿在了内帐四角的窟窿里。搭外帐时,外帐四角上各有一个橡皮筋,需要将橡皮筋的一头套住帐杆钉头,以便将外帐与内帐固定为一体;然后将另一头尽量向外拉紧,并用地钉固定。拉紧橡皮筋的目的,是使外帐尽量贴近地面,起到保护内帐的目的。帮大家普及知识并协助重新固定帐篷后,天空开始乌云密布,起风了,接着又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所幸并不算大。
晚饭后,行功召集队长在充电防雨棚下开会,总结今天得失,安排明天事项。会上提出建议大家明天打包行李时尽量把帐篷外挂,这样先头部队到达后,就可以在取行李后尽量多地把帐篷搭起来,避免不必要的口舌之争。会后,许多队员意犹未尽,聚集在防雨棚下充电,聊天。行功领队取出炉灶,给伤病员们煮了一碗碗热乎乎的蛋花汤和方便面,亲自送到帐篷中去犒劳慰问。夜深了,寒气逼人,大家才渐渐散开,各自钻入自己的帐篷。
8月2日,青海湖徒步第二天。早上五点半醒来,在帐篷内收拾好自己的东西,钻出帐篷,天空已经放晴,西边蓝天上一轮明月高挂。我已养成习惯,到营地搭好帐篷后,就把自己的所有物品放到帐篷之内;早晨起床后,先在帐篷内把所有物品收拾好,包括睡袋、防潮垫、衣物等,装进大包小包,然后再将包提出帐外。这样一出帐篷后,就可以清扫、拆卸、打包帐篷了。
早饭后,把张莉老师的帐篷也绑到我的大包上,然后送往行李车。杨新运老师早已满血复活,正在招呼着大家装车。就这样杨老师一边招呼,我一边帮着往车上装,协会队员约摸一小半行李被装上了车。因要去排队等待出发,后面到得迟的队员,就没有再帮忙上行李了。
今天出发后,先跟彭老师走了一段。忽然被旁边的人一挤,再抬头看,彭老师已绝尘而去,之后一路上再没看见彭老师的影子了。于是依旧调整呼吸,按照自己的步调行走。大部分路段仍然是在公路右侧下方草地上行走,但是为了放松脚底,有时也上到公路上靠边行走。公路上靠边也有两种路面:白线外侧有约摸一人宽的柏油路面,再往外就是内高外低的沙土路面了。这样在不同的路面变换着交替行走,使得脚底下不至于太过枯燥乏味。
今天的天气依然同昨天一样,蓝天白云,微风轻拂,走起来较为爽畅。所不同的是,今天大部分路段都是沿着湖边走,抬眼望去,湖水一望无际,景色更加怡人。困扰我的,依然是膝盖。时间长了,右膝盖感觉僵硬,不能自如发挥。走到最后6公里点时,裁判员与我击掌加油,告诉我是第13名,在我前面已经有12名队员通过。走到倒数5公里点、3公里点时,裁判员也都主动告诉我是第13名。最后两公里时,有一人超过了我。因此当最后到达终点黑马河1号营地时,我成为了今天第14名到达者。组委会官方数据:距离28公里,时长4小时44分钟;我个人手机软件记录:距离28.8公里,时长4小时52分钟。
也许是昨天营地安排较近的原因,今天的A区营地安排在了距离路口生活服务区最远的位置,需要往里再走至少500多米。抵达A区营地,彭老师早已到达,并已提取了自己的行李和协会公用大包,开始搭建帐篷。营地西边是一道铁丝网,彭老师的帐篷和大包小包在东边草地上摆成一列,勾勒出今天协会地盘的大致轮廓。今天的营地行李员是一位浓眉大眼、高大英俊的帅小伙。我去提取行李时,经过简单沟通解释,就与他达成了一致共识,我们北大队的队员来提取行李,只要出示条码牌,并将行李上的行李牌给他核对之后,就可将北大队的行李提走。于是这样就好办多了,我首先将自己一眼就能认识的行李挑出提走,然后再一个个查看行李牌挑出我们队伍的行李。提出的行李先在协会地盘四个角上摆放,然后再在四条边上摆放,中间各点上摆放。徐老师到了,我们开始搭建帐篷。就在此时,我接到行功电话,说娅妮姑娘生病,已坐收容车回到营地,需要有人陪护送回西宁住院。我提出我可以陪送,行功没同意,说我后续还有别的任务。
赶忙来到营地门口红十字医疗室,看到娅妮已经回来并躺在床上,询问得知肚子仍然痛得厉害。陪娅妮坐了一会,然后回营地取水杯去打热水喝。路上又接到行功电话,说张莉老师妹妹好像在西宁,看能不能到医院照顾娅妮。于是电话联系张老师,得知她妹妹只是来西宁旅游,对西宁并不熟,不过张老师依然答应联系下看看。片刻,张老师打来电话,说已联系上她妹妹,晚上可以到医院陪护娅妮,一会将联系方式短信发给我。听到短信响还没来得及看,行功又打来电话,让找周劲老师接电话。因为周老师非连续参赛,退赛的话不影响成绩。又跑回营地找到周老师和李老师。等听到事情原委后,李涛老师坚决要求与周老师一起陪同娅妮返回西宁。李老师是连续三年参赛,再有两天就可完成环青海湖全程徒步,顺利毕业了,此时退出,实在是太可惜了。我劝李老师再谨慎考虑,并征得行功总领队同意。但周老师李老师再与行功通电话后,还是毅然决然选择放弃徒步,一起陪同娅妮姑娘返回西宁就医。此时此刻,我已不能再说过多,只能热泪满眶,选择尊重他们的选择了。于是匆忙收拾帐篷行李,目送他们前行。
大部分队员回来了,我也坐在帐篷旁开始吃午饭,并把一些我不吃的食品挑出来分给韩如海(小宝)同学和王时羽(小雨)同学。小宝同学发现了我许多的秘密,竟然有好多东西都不能吃,不能吃辣的,也不能是酸的、甜的,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呀?紧接着,又开始吃晚饭了。正发愁走不动不想去打饭呢,韩凌老师说她打回来的两份饭有一份小宝不吃,可以让给我吃。客气地推脱一番,然后也就不客气了。
晚饭后在营地四周简单转了一圈。有人询问要不要到湖边去玩,看着离湖还有两三公里远,实在是累得走不动了,于是就婉谢了。西、北方远处有黑云压顶,并伴有闪电,但是看着还离我们很远,心想一时半会应该不会过来。回到帐篷边,看到临近几个帐篷外有鞋,帮着移到了帐内。有点困了,于是进帐休息。刚进帐内,就听见外面雨点滴答声,紧接着风声呼啸,雨点声变成了噼里啪啦。本来想着是阵雨,下一会就过去了,谁知雨越下越大,且没完没了起来。于是也就干脆放下心来,不打算再出去了,直接睡觉吧。
8月3日,青海湖徒步第三天。早晨依旧是五点半醒来,听见外面仍然在下着小雨。在帐篷里收拾好行李,塞进大包小包,然后穿好雨衣,钻出帐篷。出帐后恰逢雨停了一会,抓住机会赶紧拆卸、打包帐篷。不一会,雨又淅淅沥沥下了起来。雨中吃饭,装车,然后照例和彭老师、徐老师、焦老师等一起前往路口等待出发。由于下着雨,出发后工作人员便将队伍引导到了公路边上白线外侧行走,而不再强调非要走路下方草地。人多拥挤,路边行走速度很慢,很难超越。走一小段后,我发现右侧下方草地其实并不十分泥泞,于是又下到草地上行走。草地上走的人很少,比起公路上稍微艰难曲折一点,但是可以自由发挥,不受别人的影响,方便超越。前五六公里我基本上都是在草地上走的,再往后,路边草地逐渐变得泥泞,有的地方甚至成了水坑,根本无法通行,于是只好再回到公路上来,之后直至终点就一直在公路边上走了。好在此时已经超越了拥挤不堪的大队伍,前后行人变稀,不再妨碍自由行进了。
今天的雨一会下,一会停。鉴于之前的经验教训,我没再反反复复脱雨衣穿雨衣,而是一直穿着雨衣向前走。但是墨镜需要一会戴一会摘,还是有点烦人。过了黑马河镇之后,前方的公路变成了缓上坡,走起来有点吃力。但前后望去,都是黑云下面的山川,十分壮观美丽。我坚持匀速向前,逐渐赶超了一些人。由于下雨天冷,不怎么出汗,取东西也不方便,今天在路上竟然没有吃一口东西,也没喝一口水。上了缓坡之后,再往前走,好像越走越兴奋,膝盖也不怎么疼了。继续前行,转过一个大弯,前面可以看见青海湖,以及对岸的鸟岛了。而湖的这岸,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黑马河2号营地了。到达终点,组委会官方数据:距离27公里,时长4小时14分钟;我个人手机软件记录:距离26.8公里,时长4小时21分钟。经询问成绩登记处工作人员,我今天应该还是前十几名到达。
到达营地后,雨住了,天晴了,太阳出来了,头顶再现蓝天白云。也许是上午下雨的原因,今天到达营地时组委会的营地建设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ABCD露营区都还没有标识出来。询问后来到A区营地,行李才刚刚卸车,却没有看见先行官彭老师。营地行李员依然是昨天的那位高大英俊帅小伙,但同时又多了一位白白胖胖小伙子。出示条码牌协商提取行李,白胖小伙要求我同时出具身份证。虽然高俊帅小伙一再跟他说他认识我,不需要了,但是我认为这个要求并不过分,而且完全合理,于是又返回从小包中取出身份证过来请其核对,并协商好我们后续队员过来都可进去提取行李,只要验明条码牌、行李牌都是北大的即可。正说着,彭老师和韩宇华同学走了过来。宇华同学一过来就兴奋地举着手跟我说,我比你到的早,紧跟在彭老师之后,是协会第二名。然后又向我请示,是否可以坐下来先伺候一下他的脚泡?我刚回答可以,他便一屁股坐下来扳起了他的大脚。忽然听见彭老师大喊:小韩,还不赶快搭帐篷!现在哪还顾得上你的脚啊,搭好了帐篷再说!无奈中一骨碌翻身站起,搬行李去也。
先从行李堆中尽量把我们队的行李挑出来放在边上,然后再搬到我们选定地盘的位置摆放,按照先点、后边再往中间扩展的方式进行占位。不一会,徐老师也到了。大家一边搬行李,一边搭帐篷。由于早上是在雨中收的帐篷,所以需要先把内帐搭起来,把外帐披在上面晾晒。为了节省时间并尽量多占地方,我把每个帐篷的内外帐分开分别铺在草地上晾晒,然后再搭内帐。等外帐晾晒得差不多时,取过来固定外帐,此时也正好有新的队员到达,可以腾出地方搭别的帐篷了。
今天的宿营地位置特别好,距湖边大约只有三五百米,可以看见大片的湖面,以及对岸的鸟岛。队员们基本回齐了,有人提出想到湖边去玩,我也有点心动了。于是跟一休奶奶、小雨、云云、雨潇一起来到湖边。不一会,徐老师和焦老师也过来了。湖岸边特别漂亮。湖中间距离湖岸几十米处,有一条与湖岸平行的约一人宽的沙堤,游人和马匹穿行其间,在湖水中形成倒影,与蓝天白云碧水相衬,构成一幅异常美丽的画卷。大家在湖边尽情欢呼、摆拍,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地返回了营地。
也许是刚才在湖边摆拍时蹦的太高了,回到营地后有点疲惫不堪,坐在帐篷旁休息。协会从湖边牧民处订的羊肉汤到了,行功和彭妈妈去接车。车开到了与营地隔着一道铁丝网的另一边草地上去了,无法开过来。青壮男劳力太少,只好由我和雅群姑娘过去隔着铁丝网把汤锅接过来,一起抬到了营地中间。彭妈妈亲自主勺,为大家分打羊肉汤。我连着喝了两碗,顿觉舒服多了。紧接着又是晚饭时间,小雨和小雨爸爸帮我打来了盒饭和味精汤。今天跟张蓝予老师和贾文霞大夫住邻居,听说我膝盖不舒服,贾大夫给我吃了两颗止疼药,张老师给我抹了珍贵的青草油。
湖边的天气真是变幻莫测,刚才还晴空万里,转眼又乌云密布,开始下雨了。这已是本次青海湖徒步连续第三天晚上下雨了。幸运的是,每次都是等我们搭好了帐篷,吃过了晚饭之后才开始下雨,正好可以在帐篷中尽情享受雨点击打在棚顶的美妙声音。由于疲惫,于是钻入帐篷,躺在睡袋里,一边听着棚顶雨水叮咚,一边刷着微信,倒也惬意。但是,好景不长,突觉腹中一阵疼痛,紧接着,浑身发冷,起身穿件抓绒,再钻进睡袋,喝口热水,始觉有所好转。听见勇士过来通知开会,但是实在是没劲,爬不起来啊,只好央其代为请假。再之后,模模糊糊听见有篝火晚会的声音。篝火晚会快结束的时候,实在是忍不住了,强忍着钻出帐篷,上了趟厕所。回来之后,肚子好多了,也不觉得太冷了,但是疲惫感加剧,浑身无力,胸闷恶心,呼吸似乎不畅。雨点击打帐篷的声音也不再那么美妙了,脑袋中开始不停地寻思,明天早上还能继续徒步吗?肯定不能了,反正任务也完成得差不多了,明天还是跟栗安琪和她妈妈一起坐车到终点吧......
8月4日,青海湖徒步第四天,最艰难的一天。碾转反侧,也不清楚到底睡着了没有,终于熬到了天明。五点半,是醒着的,帐篷外还在下雨。到底是起床不起床呢?这是个问题。前两天的现在已经开始收拾装备了,但是现在实在是不想起床,不知道起床后到底会发生些什么事情。就这样赖着,眼看快六点了,终于决定还是起吧,该来的躲不过。于是在帐篷内收拾东西,装包,然后钻出帐篷。下了一夜的雨竟然停了,东方湖面上水天交织处,一轮红日喷薄欲出。帐篷外的景色与我碾转反侧一夜所想的竟然完全不同,我被这美妙的景色所打动、鼓舞了,身体也感觉不再如在帐篷里那样疲软无力了。正恍惚间,杨新运老师的喊声响了起来:快起床了,起床了,看日出了,看日出了!
得知我拉肚子,张蓝予老师给我吃了3颗黄连素,贾大夫给了我两小包心脑欣,吩咐早晚各服一袋。小雨和小雨爸爸又帮我打回来了早餐,小雨妈妈给我冲了果珍水喝。杨老师、一休奶奶等老师鼓励我,一块走吧,反正今天也不用占地盘,不用走那么快了。好吧,那就走吧。
送完行李,开始出发,跟着大伙一块到路口。今天的徒步,基本都是在公路边上行走,没有进入草地。一开始跟老曹、立新夫妇一起走了一段。之后碰见王晓军老师,跟着王老师走了大约两三公里,因坐下来休息、喝水,跟丢了。再之后又跟着陈洪培老师走了一段,又因为坐下来休息、喝水而跟丢了。在此期间多次遇见老朱老师和小朱同学(他俩没走一块)。继续一个人往前走,遇见过蔡涛老师,坐在路边摆弄着她的脚;遇到过张蓝予老师,问我有没有创可贴,很遗憾没有带;碰到过小雨一家在路边吃午饭;好像又碰见过王晓军老师和王晓玲老师。
今天是本次徒步活动以来天气最晴朗的一天,日晒程度也超过了前两天。然而也是沿途风景最美的一天,一边是碧蓝的青海湖水,一边是绿草如茵的山坡草甸,中间一条公路蜿蜒伸向远方。虽然拖着疲软的身子几无力走路,却也免不了被美景所诱停下来拍几张照片。在最后大约十公里处,看到了一休奶奶也在拍照。我超过了她,一会她又超过了我。看到赵老师步伐稳健、速度均匀,于是我决定紧跟着她前行。自此一直到终点,我始终一步不拉地跟着赵老师走,中间保持一到两米远的距离。期间遇到过龚老师和雅群,跟了好长一段路程后趁她们休息的时候超越了。在最后三公里多的地方碰到了贺晓然老师,也超过了。最后一公里多,是转着弯的慢上坡,山顶的寺院,就是今天的目的地嘎日拉寺营地。跟着赵老师艰难前行,回头望去,山路弯弯,通向天边。向前看,绿草茵茵,金色沙滩,蓝天白云之下,碧蓝的青海湖水再现。终于到达终点了,杨新运老师早已在证书发放处摩拳擦掌,准备拍照。组委会官方数据:距离23公里,时长5小时11分钟;我个人手机软件记录:距离23.4公里,时长5小时15分钟。四天总成绩官方数据:距离103公里(证书上写120公里),时长17小时59分钟。
行功、彭老师、徐老师、焦老师、金琳、宇华等协会队员早已在终点附近山坡上等待多时。找到他们,包一放,鞋一脱,躺在草地上再也不想起来。所有队员都到齐了,要到湖边拍合影、开闭幕式,才强撑着站立起来,一手掂鞋一手柱杖,晃晃悠悠来到湖边。后来的照片,我都不好意思直视了,面目狰狞,笑得比哭还要难看。
闭幕式期间,忽收到12306短信,订好的明天返京T176列车因故停运。不带这么开玩笑的啊。无奈之中,只好在返回西宁途中订了全价机票。返程较为顺利,没有堵车,约摸天黑时分回到了西宁西湖宾馆。下得车来,感觉呼吸顺畅得多,脚底下好像也有劲了。从职业技术学校取回行李,打回晚饭。吃了几口,还是无法下咽,遂又泡了包方便面充饥。洗漱之后,又从贾大夫那里要了一片上好的安眠药,安安稳稳睡了一觉。第二天起床,收拾行李,与行功搭伴乘飞机返京。飞机降落,终于回到北京,本次环青海湖徒步活动算是顺利结束了。
还是需要总结点什么的。就拿最后一天的生病来说说吧。仔细想来,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所导致。首先是太累,体力透支。这次徒步走得较快一点,路上基本没有停下来休息,再加上到了营地之后也没有歇息,而是马上提取行李、搭建帐篷,体力消耗过大,导致透支。第二,能量消耗大,而吃东西又太少。正如前面已经说过,小宝同学在这次与我搭邻居的过程中发现了我不少的小秘密,就是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辣的不能吃,酸的也不能吃。而偏偏在这次组委会提供的盒饭和路餐中,辣的酸的又占了多数。盒饭中大部分菜都是辣的,不辣的那份可能又是馊的,基本吃不了多少。有些老师说这次提供的路餐比去年要好,但是对于我来说却不尽然。去年的路餐质量确实不好,但是品种、数量都很多,扔掉不少不喜欢吃的之后,还是能剩下来一些能吃的东西的。有些东西虽然难吃,但是只要没有辣椒,饿了之后也还是能吃进去一点的。但是今年的路餐,品种数量都很少,扔掉不能吃的,几乎就没有什么能剩下来了。体力消耗大,而又没能及时补充食物和能量进去,应该也是导致我这次高反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组委会提供的食物不干净。这个行功已经多次强调过了,我们的队员多数也都因为这个而中了招。就在第三天下午,疲惫至极想起来吃午饭时,拿出组委会发的路餐,挑来挑去发现除了一小瓶酸奶外,就剩一根黄瓜还能吃。小宝同学又发现了一个秘密,就是霍队竟然能吃没洗过的黄瓜。小宝说过之后,剩下的小半截黄瓜就被我扔掉了。但是说不定也许就是那已经吃下去的半截黄瓜,导致了我后来的一泻千里。
还有就是这次我本来是想测试一下自己的体能的,看看自己到底能走多快。从前三天的成绩来看,总体还是非常满意的。不过,还是有两个因素导致没能走得更快,一个来自膝盖的问题,另一个就是没吃好,营养能量补充不足,导致后劲乏力。如果膝盖不疼,又能每天吃好睡好的话,应该还是能发挥出更好的成绩来的。所以接下来,需要好好养养我的膝盖了。
评论
| 一直走在后面,终于看到了先锋官们的经历和故事哈!
| |
| 看来占营地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有围棋思想
| |
| to滕士勇:是哈,不过最考验的还是体力~
| |
| 看到了先锋队的故事,两个字:致敬!
| |
| 致敬!能成为领队的都是大神~
| |
| 能成为领队的都是大神~
| |
|
我要评论:
| | |
版权声明
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资料归协会和作者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且不可篡改,所有材料均不能用于商业运作,如有侵权,协会将采用法律渠道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