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News

喇奕琳: 箭扣归来,新人冒泡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6/26 00:00:00 | 点击:

喇奕琳: 箭扣归来,新人冒泡

范爱文 (2015-06-26)

【箭扣之于我】

第一次听说箭扣,是去年在钱Sir的体育课上,他问周末谁跟协会去了箭扣,一个纤瘦的妹子自豪地举了手,不明所以,就是单纯觉得真是厉害啊。不久,本科室友在朋友的带领下走上了刷人生完整度的不归路,自己约人去了箭扣,不知道走了些什么路,反正说是捡了一截别人丢在路边的绳子才完整地回来,人都要吓软了。于是,箭扣的神秘又加一分。再看到刘博老师发的箭扣活动安排里满是“险峻”“野性”这样撩拨人的形容词,就已经按捺不住(此处应有一个色色脸)...进入斋月已经有几天了,想想还是不能错过,就暂停一天斋戒(我是认真的,不是要和颜军老师来箭扣的风险pk),报了名。

上一次参加协会的活动已经是去年六月,那时候还不用网站报名。网站上我的活动历史空空如也,却幸运地得到批准,不得不佩服领队们目光灼灼,一下就看穿了我的马甲。其实这个学期没有冒泡,是去参加学校车协的训练拉练了,也通过了春训,身体素质应该还好。不过,看到向导是张萌,又想起第一次参加的协会活动横岭村-幽州峡谷-幽州村徒步穿越,路未走通、于半夜两点回到宿舍的“美丽意外”,对未知的箭扣有一种诡异的期待。

【爬】

政委在热身环节问大家,箭扣一日自己期待收获些什么。我的相机在出借中,也并没有学习过有待检验的攀岩技能,至于勇气,我觉得挑战不在于一瞬间的果敢决定,而在于持续的努力得以善始善终,这样的思路常常让我忽略培养勇气的重要性,只顾一步一步走路、一米一米爬坡。我想要的,应该就是手脚并用地触摸一下这一段未加修饰的长城淳朴的野性美,外加登高所得的开阔视野。

事实证明,爬的过程让我自己也沾染上了一点野性(真的吗?!)...大概是小鹰飞倒仰前后的一段路上,我一时脚滑没有踩稳,跟在后面的刘博老师出手相救,伸手勾住了我的包,才没有一屁蹲儿摔在地上。这之后,走在我前面李安姐姐就开始特别小心地照看我,然而还是领队老师看出了这只是个意外,给我冠以喇汉子的“美名”(严正抗议,好难听啊),作为汉子我最后悔的就是唯一打保护的天梯那段接过扁带就下去了...

不做废话连篇的段子手了,大家还是去看老师们和王伟的队记吧~

【回味】

回程,刘博老师请老师们分享自己的活动感受,一位老师提到攀爬对文物的破坏。作为人文遗产,野长城依人的意志而建,也应有相应的自然寿命,永久保存不见得就是最好的方式,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尊重它的自然寿命,我们攀爬的过程见到了垃圾坑和翔堆,也见到驴友的题诗。所以明年如果还有箭扣活动,我还会来的,但我会尽可能温柔地对待摸过的城墙和走过的树林。

对比本科生为主的车协,协会的团队很不一样,让我看到另一版本的亲密和互助,自律和分享。不过,大家对生活的热情是同质的,“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the marrow of life”,以各自的方式。阿还有一点相像的地方,出去骑车的时候,医学部队员占多数午餐桌上,有时话题会被寄生虫啦口腔卫生啦垄断,箭扣去程我听到坐得不远的地方,有一位男老师居然在认真地讲解homo sapiens(“智人”)......后来爬的过程中还真的几次想到进化的问题,暗自感慨手脚并用地攀爬确实使我们最大限度地感知自己身体的动物性。

最后分享一段阅读所见,梭罗在一封写给诗人布莱克的信里谈到如何准确地用文字表达一次体验/经历带来的感悟:

我来给你提一个主题:准确而完整地向自己说出那一趟登山之旅对你意味着什么—一遍一遍地回过头修改你的文字,直到你为文章整合了自己所有细碎的感受而感到满意。要知道这也是去翻山越岭的好由头之一,人生这个过程不就是在持续地攀登和翻越吗?不要想着自己尝试个十来次就能够准确地表达,要不断为之努力,特别是过去一阵子之后,当你觉得自己能够触及这次经历的真义了,重新讲述在那里受到的冲击,跟自己讲一讲那座山。故事并不用长,但把它打磨短将耗费很多时间。你想着,翻座山的过程能花多久啊,但你真的翻过去了吗?我们假设你攀到了华盛顿山的顶峰,在那里有些什么收获?到了顶上,吹上小风,这不过是人们表明见证的方式,没什么大不了的。彼时彼刻我们并没有真正“攀爬”多少,而是在那儿吃掉午餐,等等,跟在家里吃也没多大不同。反而是回到家以后,反思的过程才真正开始攀登的过程。这山对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我是喇奕琳,现在研究生一年级,英美文学专业,已经记住了彭老师范老师王老师余老师明星可爱多等很多面孔熟悉人又亲切的老会员,希望以后有机会还能跟大家一起出行。这篇“自说自话”的活动感受并不是一篇合格的队记,更像新人报到帖,所以还是发在论坛里比较合适^o^

评论

范爱文:

梭罗那段很有感觉,赞!

彭湘兰:

赞!!!

钱俊伟:

好学生,好文章,有思考,最后部分的内容,很好地阐述了如何将户外体验式学习做到更好! --户外后文学,也是协会一直在倡导的!队记的价值与意义,梭罗给了很好地赞同!

钱俊伟:

反而是回到家以后,反思的过程才真正开始攀登的过程。这山对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范爱文:

钱SIR说得对,我就是一边反思,一边写文的,当时爬的啥几乎都忘了,幸好有照片记录着。

范爱文:

是梭罗说的@~@

刘博:

“喇汉子”坚持作为新人把队记发在论坛上而非游记专栏,还是被范老师拔出来了。 这么好的文章,不能淹没,赞!!

杨新运:

喇奕琳,哈哈,真赞你

高雷:

如果不是有女朋友,真应该在协会内部解决的

王伟:

这是心动了么,哈哈@高雷

刁建森:

喇奕琳,同车协~!威武~~~!你做了一件大事,终生难忘的大事~~~!加油~

赵毓荷:

赞,好文。特别是梭罗的“......回到家以后,反思的过程才真正开始攀登的过程。这山对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赵毓荷:

反思,我们对山做了什么呢?是否加速了山的毁坏?反思,反思,

我要评论:

版权声明

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资料归协会和作者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且不可篡改,所有材料均不能用于商业运作,如有侵权,协会将采用法律渠道维权!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