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篇(上)-延庆后河徒步露营(2015年06月13-14日)
张文晋 (2015-06-24)
生火做饭技术活
我们选择的正好是在两山之间的一片依山傍水的平整的营地,大致划分有生活区域、活动区域、炉灶区域、烧烤区域、篝火晚会区域,还有钱sir为我们苦心寻觅和选定的挂着小黄旗的厕所区域。
到了营地后,大家从沉重的包袱下解放出来,七手八脚地开始支帐篷,分派任务。有人留守家园,还有小分队迎着中午的烈日,继续向小河的上游徒步。我不假思索加入了继续徒步的行列中,在两次过河时,都差点晃到水里。走了2.7公里,有人提出来想要折返时,于是包括我在内一共三位队友就先行折返,借助早先曾经来过的人在树上绑的褪了色的红布条,我们顺利回到营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满眼绿意盎然,有阳光的温暖,有树荫的凉爽,小草与大树的清朴气息,虫子和鸟儿的鸣叫,气温舒适极了,我很满足、惬意地在帐篷里躺下,回来路上我就在心里计划好了要睡个享受的下午觉,而此刻全无睡意,静静地,睁着眼睛,和时间一起停驻在这个美妙的下午。
接近黄昏,远足10公里的小分队队员,回到了营地。我们开始生火、做饭。前后一共生了四堆火,第一堆火,是烧烤火,由首席烧烤师霍队总主厨,烧烤的火是绵绵的,也因此羊肉串的口感是细腻温婉的;第二堆火,是面条火,火力十足,一大锅热腾腾的面条是年轻的妈妈们的野外处女作,面条清新爽口;其中第三堆火的“火夫”还未成年,为了实践自己的能力,为了不把已经生好的前两堆火弄灭,他们的妈妈建议他们自己生一堆火,这些“小火夫”不仅把火生起来,并且成功转型为烧烤师,把最后的羊肉串烤得香喷喷的和大家分享啦。第四堆火,是我们的篝火晚会现场,所以,木柴要硕大为好,那些大木柴都是钱sir、徐老师、霍队、物理老师等去打水的路上发现的,并完全靠毅力把它们搬回来的。生火也绝不像电影里看到的那般容易,那实在是个技术活,我们都被熏得眼泪直流,看着自己好不容易点着的火,转眼又要灭了,无可奈何,这个紧要关头,物理老师俯下身去,不知道在哪个角度,鼓起腮帮,用嘴一吹,火就神奇般地注入生命力而欢快狂野地舞蹈起来!物理老师每次都能“用嘴一吹”力挽奄奄一息的阴阳火,不知道这与他的专业物理学有没有关系!
大家各司其职。如果把生火比作打江山,那么注意火势,把晚会的篝火维持得恰到好处就是守江山了,我们的守火神是徐老师。在篝火晚会的过程中,徐老师一直默默、细致地坚守岗位,注意火势,过一段时间就调整一下木柴。而似乎篝火也非常听他的话,不温不火一直坚持到最后。在火堆旁调整木柴的过程中,徐老师发现了一棵神奇的树木,这根木材从被搬回来送进篝火里,点了一夜也不着,这是什么树呢?有人回答,金丝楠木!直到我们离开,这根树木还沉着安静地躺在那里。
篝火晚会结束后,我的蓬友被喊住,和一些兴头正浓的队友继续畅饮,我和一些队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峡谷里打开了各自的头灯摸回各自的帐篷。关掉头灯,仰头是深蓝深蓝的天空,满天繁星,那就像是我这一辈子里看到的最多的星星的一晚,清晰美丽,没有流星也要许愿!躺下来,闭上眼睛,山谷里安静极了,除了令人觉得亲近的小虫的鸣叫声,小河潺潺的流水声,突然还传来一声马的嘶鸣,仿佛眼前一匹高头大马前蹄扬起,几乎直立起来,就像是传说中的印第安人长途跋涉,从树林里路过,他们和马远远看见了我们,黑暗中我们远远隔望,没有说话,但彼此友善信任。终于干完了最后一滴酒,我的蓬友也回到了帐篷躺下。夜深了,我们却异常清醒,无论有酒(她)还是没酒(我),我们都很兴奋。像是回到了学生时代的宿舍,自然而然开始了夜聊,蓬友一一回想自己曾经喝酒、酒醉还有装醉、装醒的情形,话语清楚自然而有趣,似乎再一次证明了我对酒的感受:酒绝不降低智商和情商。夜是不隔音的,我们毫无睡意的兴奋打扰到了隔壁邻居,于是我们只能转移,在梦里继续兴奋啦!
评论
| 张老师这是准备写长篇连载的架势啊,赞!
| |
| 厉害~~~服了,我是看完下,又看的上,才明白其中的味道~~~加油~
| |
|
我要评论:
| | |
版权声明
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资料归协会和作者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且不可篡改,所有材料均不能用于商业运作,如有侵权,协会将采用法律渠道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