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News

香山的夜,我们来啦! ——2015-5-7夜登香山队记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5/08 00:00:00 | 点击:

香山的夜,我们来啦! ——2015-5-7夜登香山队记

马荣真 (2015-05-08)

香山的夜果然与众不同。尤其是加点儿初夏的小雨。

在雨中征服好汉坡,在风里登上望京楼,远眺京城夜景。

此刻,我的衣服上还沾着香山的夜雨和泥土的清香,坐下来,慢慢回忆起愉快而且难忘的这次协会活动——夜登香山。

香山邮局----好汉坡----望京塔,北京郊区户外的经典徒步路线之一,这是协会熟悉的路线,于我而言,却是第一次爬夜山的经历。在车上统计,同样没有爬过夜香山的还有其他的近10个人呢。

这也是协会2015年组织的第一次夜爬活动,钱Sir,大众男神刘博,老杨等等一大票协会的“老人”都在,还有几位来自马来西亚和泰国的漂亮侨胞mm,一共有35位大朋友和小朋友们。

这还是领队小刁的处女秀!

18:00整,载满欢声笑语的大巴准时出发。再感慨一句,简直太准时了!

很快到了香山邮局,下车,上厕所,然后急行军奔向好汉坡。

好汉坡入口处,一辆消防车整个儿翻了…一些消防员站在旁边等着被营救,还不忘嘱咐几句路过的我们:“要下雨啦,都该下山啦,你们还往上爬!”我有点担心地看了一眼“雨神”,只见钱Sir一脸淡定,似乎在说“这雨,下不下还不都是哥说了算,怕甚!”

“老大们都在我才不怕”,抱定这样的心态,我们开始在滴答的小雨里攀登。

这次夜爬唯一的小朋友——8岁的韩如海——一路跑在前头,跟着向导老杨,带起了整个队伍的节奏。他们跑得太快,我和后面的队友们总觉得自己一不小心就被落在了后面。

好久未见这群我深深热爱的人了,一开始我还心情无比愉快地和身边的人胡侃聊天,很快就聊不动了…天色渐渐暗下来,好汉坡的石头突然变得不可爱了,那么陡啊!有时候不得不整个人都趴在一块大石头上,手脚并用的时候更像一只猴子或者大猩猩。攀爬当然意味着上升,我不断地问刘博,海拔多少了,多少了,听着一点点增加的数字,心里那点儿小自豪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

渐渐地看不见路了,雨也倏尔大了起来。我心里一慌,后面便亮起了一盏灯,暖暖的光一直照进心里。

“我们都在呢,别怕”,刘博这时候的一句话真是抵过了千言万语的鼓励。我开始心无旁骛地享受夜雨里的香山——真的好惬意。空气很好,雨滴洗干净了浮尘,带来泥土的芬芳,此刻的香山褪去了白日的明艳端庄,以如此朴素自然的面貌接纳了我们,我还看到了路边的绣线菊,嗅到了不知何处的槐花香。尤其是,当手脚都匍匐在石头上,小雨打湿了石块,有些滑,但更有意思啦。刁领队一直出没在队伍的各个阶段,大喊大叫:小雨!好爽!我学着资深队友们的样子,不打伞,不穿雨衣(=。=好吧,我没有带),让自己浸润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特别舒服。温度适宜,微风不燥,身边有你们,心底里的满足感简直爆棚。

被松动的小滚石砸到过脚踝,还把自己的脑门儿撞到过横着生长的粗壮的树干上,一路跌跌撞撞却成功地登到了林间的防火道上!平坦大路就在眼前!身后是北京的万家灯火,闪闪烁烁,中钢大厦的大楼、盘古七星酒店清清楚楚。队友们感慨:好美啊!

尤其是,这景色是经过了风雨后才看到的,更加美好而且弥足珍贵。

平坦大路走得也是“心力交瘁”,那些缓慢且巨大的上坡让小腿都快累垮了,但是我们有队伍!队友们谈笑间就到了望京楼!我们爬上城楼,站在这最高峰远眺,钱老师指点着远处:“那条直的是五环,弯弯的是四环,之间灯火通明的是中关村,旁边是五道口……” 站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遥望人类文明的灯火,感觉奇妙而又温馨,尤其是,身边是这一群我最热爱的人们,无法抑制的喜悦和满足一齐涌上心头。

登顶香山最高峰!一桩心愿终了!

6位没有登到望京楼的伙伴在下山的路口等待,我跟着钱老师一路小跑,欢快地冲在最前面,听着钱Sir讲一些动作要领,受益匪浅,比如要用肌肉发力,不要被动地走,否则会伤到髌骨,上坡的时候要调整呼吸,大步前进~ 两军胜利会师,稍作休整,喝水、拉伸,开始返程!

下山似乎轻松许多,但那些下坡的平路反而更加痛苦——膝盖、小腿,整个人都不好了…

付老师雪中送炭,给了一根儿登山杖,果然轻松许多。

35人的队伍年轻力壮,很快就到达了停车场。大家都上车以后,才发现少了一个人——祖老师没回来。我们拿出通讯册准备打电话的时候,祖老师拎着登山杖出现在了车门口,笑道,是刚才还有一队驴友下山,他是跟错了队伍。

22:56分,大巴停靠在学校东门口,协会成员们鱼贯而出,愉快地互相道别。

这次夜爬全程约10公里,海拔攀升700米,属于中低难度路线。

在路上的时候,就有很多队友忍不住问,“下次再夜爬,是什么时候?”

“一周后!”

“下次一定还来!”

香山的夜,see you!

(文/小马)

评论

彭湘兰:

真棒!下回继续!

杨新运:

赞!好文

刁建森:

赞,校报记者就是不一样,下次不能没有你

我要评论:

版权声明

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资料归协会和作者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且不可篡改,所有材料均不能用于商业运作,如有侵权,协会将采用法律渠道维权!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