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4.12戴淑萍老师好文黄楼院长峪城穿越
杨新运 (2015-04-13)
风花雪月的旅行
黄楼院---长峪城长城穿越记 一夜的风雨,天晴了,风刮起来了,气温降了。一群人却向山里出发了。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吧,我们风雨无阻。 穿过白羊沟景区,霍队和我将43人带到了这次穿越的起点黄楼院。有时候团队很完美,腾老师和小刁给我们做了金牌押后,杨老师和我在队间协调,霍队在前边领着大家开路。一行人马浩浩荡荡地地沿着羊肠小道向长城开拔。由于昨晚下过雨,泥土有些微微的湿润,踩在上面很舒服,既无泥泞,又免去尘土飞杨之苦。天气很冷,风呼呼的。当我们到达长城垭口的时候,风更猛烈了。猎猎的风卷着沙石,吹得人站立不稳。此时,脚下是一段残破的燕长城,好多的石头和烽火台都坍塌了,破败的长城,一支徒步的队伍,在这狂风的惊涛骇浪中穿行。几次,罡风吹过,我使劲地将手杖插在地上,即使这样,都感觉要被吹下悬崖。开始爬坡时出的汗也被风吹跑了,双手尽管戴了手套,还是被冻的木木的,不怎么听使唤。上到第一个烽火台后,我果断地加上了冲锋衣,收了手杖。这样,风再来时,我的手解放出来,就可以很方便地蹲下来。手也由于可以自由活动慢慢的暖和了起来。2.5km的残长城,大家吃尽了苦头,几次被风吹得趔趄着,风沙迷了眼睛。只好一次次的蹲下来,等风头过去接着再走。 几个小驴,非常地坚强。就不说走过腾格里沙漠,穿过青海湖,翻过安纳普尔那大环线的多多了,这是协会里久经沙场的小老驴。这次,幼儿园里的小海清,一直默默地走着,没叫一声苦。当你肯定地鼓励、表扬他之后,他走得更带劲了。快上到大高楼时,我给了他一个大大地赞,他却用小手指着皮皮:看皮皮。我瞬间被孩子柔软着感动着。这孩子一直以多多和皮皮为榜样,他丝毫没有骄傲,而是告诉我皮皮比他更强!大朋友们自不必说了,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即使在风中,爱摄影的老师都没忘了给大家留下精彩的瞬间。我记得第一个垭口上吹来的劲风,余老师还端着相机拍着下面艰难前行的队员。然后又站在风口,去拉下面的队友。满满地感动,一支队伍,有这样一群人,主动承担着队伍间的工作,分担领队的任务;有这样一群人,始终不离不弃,有这样一支队伍,走到哪里把我们的理念带到哪里,除了微笑和照片带走,不留下任何一点垃圾……这就是pkuer! 快到山顶时,看到林间有残雪未消,天空中有时会有零星的雪花飘起,一直以为这是风吹起来的,因为头顶上还有太阳,天气依旧晴朗。终于我们上到了最高点--大高楼。大家开始进行简单的路餐、合影留念。此时,天光黯淡了下来,天空中飞舞着的雪花也多起来,原来真的开始下雪了。抬头向远处眺望,北边大片的乌云被风吹来。大家开始担心下雨,于是开始下撤。 从大高楼下来是一片高山草甸,这里四季分明,素有小西藏之称。由于海拔高,现在这里还是去年枯黄的秋草,新的草还没有长上来。此刻倒是有一种苍凉的雄浑之美。路变得越来越好走,有一段树林间,泥土软软的,非常的舒服。我很期待夏碧草青青时,再来一趟,感受一次那天高云淡之美。 过了京冀界碑,我们就下到了山坳里,此刻呼啸的风远去了,周遭一下变的非常静谧。我们拐上了一条青石板的小路,眼前突然有山桃盛开,一下心变得格外的静。那飞舞的雪花,含苞待放的山桃,再远处是一个小水库……所有的人们都沉浸在这份曼妙之中。快到长峪城时,路更好走了,黑黝黝的柏油路,向前方伸展。空中的雪更大了,忽然想起这一天,记得刚上山时山顶山还顶着一轮淡蓝的残月,现在又彤云密布,白雪纷飞;那上午的狂风和飞沙走石,还有漫山遍野的山花。如此特别的一天,经历了一场风花雪月的旅行,穿越了四季轮回,留下许多美好回忆。 这一天累计行走13.1公里,上升1121米,下降906米,用时6小时54分钟。带着43名队员共同演绎了这一场曼妙的风花雪月的徒步之旅。
评论
| 大赞
| |
| 好文!杨老师优秀二传手!
| |
| 游记专栏中文章,为什么不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 |
| 赞!
| |
| 好一个“风花雪月”!
| |
| 啊,我这流水账被杨老师贴这里啦
| |
|
我要评论:
| | |
版权声明
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资料归协会和作者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且不可篡改,所有材料均不能用于商业运作,如有侵权,协会将采用法律渠道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