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春天的故事——2014年3月22日黄崖关长城京津冀环线徒步之领队日记
杨廷智 (2015-03-16)
“阳春三月,春分时节,和风送爽,万物复苏,草木吐嫩芽,山坡换新装。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末,我们一起走到户外,融入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放飞欢快的心情。本周六,我们将东行到一处京津冀交界地带,瞭望京东山峦之美,见证黄崖关长城墙砖的历史沧桑;登临群山之巅,亲历‘一步跨三省市’的别样情怀;穿行一条漆黑山洞,感受大自然的静谧与神奇。让我们迈开健康的步伐,带着甜美的笑容,背上行囊,快乐出发,共同谱写一则春天的故事。”这是我写在2014年3月22日《黄崖关长城-三界碑-防空洞徒步穿越招募通知》前的开篇语。春分时节是春天的正式开始,3月22日是2014年春分节气的第二天,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洒下融融春意。在这个昭示春天到来的美好日子里,在京津冀交界的群山之间,北京大学教职工户外健身协会组织的52名教职工、家属、校友、友人,与北京大学徒步爱好者协会组织的22名在校学生一起完成了17公里的山间穿越。这支74人的徒步队伍,在山间的小路上,在黄崖关长城的残垣旁,在三省市的山村里,迎着明媚的春光,共同用脚步写出了一则欢笑、快乐、温馨的“春天的故事”。

一
3月22日早晨,由于担任本次黄崖关长城徒步的教职工领队,我很早就起床了。在校园里,我看到了蔚蓝的天空,看到了阳光透过树梢照向地面的光线,我还看到了一些警察和保安员在校园内各路口增加的岗哨,想起来提前得到的消息:今天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女士今天访问北大,并在斯坦福中心发表演讲。我顾不上欣赏未名湖畔的仲春晨景,匆匆地骑着自行车走了。到了历史学系楼内,我遇到了参加活动的王元周老师,我开车载着一起他赶到东北门外与大家会合,并把提前准备好的手杖、旗子、对讲机、药包也都放在了租用的大巴车上。报名参加活动的队员们陆陆续续赶到车上,张行功老师按照名单清点人数,52个座位的大巴车刚好满员,22名学生也都聚集在了一辆中巴车上。7点40分许,两辆车一起出发了,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沿着北四环路、首都机场高速公路、京平高速公路、新平蓟路、胡陡路、彰红路,开往本次徒步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平谷区金海湖镇红石门村。
这是协会开拓的一条新线路,学生领队李龙威曾经在3月1日随中国徒步网的队伍进行探路,因此他作为本次活动的向导,并带领一支学生徒步队伍一起走这条线路。按照惯例,我首先需要向大家介绍了本次线路概况,但是一些队员要求我先唱首歌,盛情难却,我把专门练习的一首草原新歌《蒙古汉》唱了下来,但是我唱得不好,而且需要看着歌词唱。接着,我在“再来一个”的要求下,又唱了春节联欢晚会韩磊唱给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老人的新歌《老阿姨》。随后,向大家简单介绍了线路情况,我们要从红石门村出发,经过黄崖关长城、三界碑、防空洞,在京津冀的交界的群山里走完一个闭环。由于提前查阅了一些资料,我还饶有兴趣地以导游的口吻向大家介绍了红石门村的来历、黄崖关长城1450年的风雨沧桑、三界碑的故事,介绍黄崖关时不乏引用了一些古诗词。大家觉得这位“导游”还挺有文化色彩,甚至张行功老师说我“比导游还啰嗦”。这次活动有几个“第一次”:本学期活动第一次把人数控制在55人以下,控制在一辆车之内;本学期活动第一次男士人数超过女士(成年男士24人,女士20人,未成年人8人);第一次去距离北大100公里以外的徒步线路;第一次来到京津冀交界地带,在一天之内穿越三个省市;第一次与学生徒步爱好者协会各自组队、一起活动;第一次由一个参加协会活动还不到一年的人担任总领队。
由于从北京大学东门到红石门村的路程有105公里,大巴车需要开行2个小时,因此沿途车上的时间很充裕。我提前向张振伟请教了如何在行车途中玩游戏,游戏名字叫“猜猜我是谁”,分别让大家猜了一位古典小说人物、一位当代著名导演和一位车上大家熟悉的人,大家踊跃参与。游戏之后,我用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随意分发给车上的52个人(包括我自己),告诉大家下车后按照扑克牌的花色进行分组,每组13人,各组自己选出队长,便于团队组织管理。一个小时后,车驶离了京平高速公路,来到新平蓟公路上,离山区越来越近了。这里的公路不像京西山区的盘山路,路面平坦笔直。在如此明媚晴朗的天气里,远处山的周围都弥漫一层氤氲,仿佛仙境一般,而在近处的村庄、树木也有了些许初春的绿意。早就听说过平谷区桃花节的大名,不过这时公路两边的桃树伸着懒腰,好像还没有在冬眠中完全睡醒,弯弯的枝丫光秃秃的,还没有长出粉红、沁人的桃花,看来还没到百花争妍的时节。

经过了几个村镇,两辆车来到了红石门村外。下车之后,先向大家分发了对讲机、手杖、药包、旗子,教职工队按照花色分成四个小队,学生们也进行了团队建设,大家稍作休整,点名整队后向红石门村进发。在进村的路两旁,是两排红色山崖,这就是红石门村的来历。红石门村是一个只有200多人的小山村,四面环山,周围植被覆盖率高,环境优美,村里的水泥路是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要道,村里还通了公交车。队伍很快就穿过了红石门村,不一会儿就走到了公路的尽头,那里还住着几户人家,估计他们也是红石门村的村民。一位村里的老大爷,非常热心地走过来为我们指路,我们按照他指引的路线,沿着山间小路登山,路边许多树枝上系着褪了色的红布条,显然是以前的驴友们留下的,这成为我们队伍行进的重要路标。行走在陡峭的山间小路上,四周观瞧,群山在蓝天和暖阳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柔美的线条,清晰的轮廓,尽管没有换完新装,却透出了天地之灵气。在通往黄崖关长城的途中,山路越来越陡,我不断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小心攀登。张行功老师的儿子元宝(大名张以恒),在这次徒步过程中成了痴迷我的一位小粉丝,在大巴车上时,他坐在我后面,总是摸我的头,我也做鬼脸、装作打呼噜逗他,他笑得非常开心。行走在陡峭的山脊上,我拉着他的手向上走,让他与自己的“偶像”亲密接触。


二
约11点半的时候,我们到达了山顶的黄崖关长城。说是长城,但是已经全然见不到当年的雄姿,不见垛口和烽火台,长城基础墙壁已原石毕露、四处散落,上面的道路早已不平整,残石堆砌、灌木遍野,断壁残垣阅尽了这里的千百年历史沧桑。历史在这里留下了踪迹,让我们这些后人们可以找到历史的车辙。不过,先人们恐怕想不到,越是残破的野长城,越会成为千百年后驴友们钟情的地方。在这里四处眺望,蜿蜒的黄崖关长城、连绵起伏的群山尽收眼底,许多队员释放出满腔豪情,喊声中带着威武与雄壮。大家纷纷在这里拍照留念,我也把北大旗帜和教职工户外健身协会的旗帜拿出来,在带着高级专业相机的贺增强老师指引下,召集大家在长城上集体合影。合影之后,大家继续沿着城墙向上攀登,向本次线路的顶点,也是三段长城的交界处“三界碑”进发,有的走城墙下驴友们踏出的小路,有的年轻人就在城墙的残石和灌木丛中行走,以体验一番险中之乐,不虚此次残长城之行。这段路是本次徒步线路最具有挑战性的一段,随着临近山顶,山路变得陡峭,而且在长城上行走也充满挑战。在几米高、无防护、无平路的残城墙上向上攀登,对每一位寻求刺激者都是一次意志和体力的考验。这么难的路段,元宝小朋友却要坚持在城墙上行走,在征得其父同意后,我带着他在城墙上向上攀登。毕竟元宝还年幼,而且为了保障安全,我必须带着他小心慢行,在行走过程中,我们不断被一些队员超过,我俩也渐渐成了队尾,与滕士勇、顾晓光、张玺、王益明几人组成了后队。前队的向导李龙威早就通过对讲机告诉了我,他们已经到达三界碑,准备吃午饭,这时我们与前队的距离已经拉大。为了尽快与前队集合,我在征得元宝的同意后,转移到城墙下的小路上,与滕士勇交替背着他向上攀登。说实在的,在最陡的路段背着一个孩子向上攀爬,的确很吃力。我和滕老师都满头大汗,滕老师还用手机拍下了我背着元宝向上攀登的照片,可惜我没有定格一张滕老师背元宝的照片。

三界碑位于三段旧长城的交界处,这三段长城也是京津冀三省市的行政辖区界线。国务院于1996年在这里树立了一块用水泥做成的一米高的三棱柱,按照方位分别标记着“北京”、“天津”、“河北”。京津之间以山脊为界,津冀之间以古长城为界。我背着元宝到达三界碑下面的凉棚时,大家已经各自找地方吃饭了。我把元宝交给张行功,在三界碑附近看了看,一是了解一下大家的身体状态和食物准备情况,二是站在群山之巅眺望四周的山峦、蜿蜒的残长城和湛蓝的天空。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群山映衬在明媚的春光下,在蓝天下展现出绚丽多姿的线条。三段长城从这里伸向远方,像一条善舞的长袖,舞动在群山之间;像一串跳动的音符,诉说着千百年的历史;像一条通天大道,召唤着逐梦人去攀登。我坐在了从凉棚到三界碑的下端台阶上,与几位老师互换食物、边吃边聊。“饮”过三巡、“食”过五味之后,我号召男队员们在长方形的凉亭空地上排列开来,一起做协会活动的保留节目——俯卧撑,我一边做一边高喊着“1、2、3……”,我们一起做了20多个。在大家争相在三界碑留影之时,我也左脚立在了碑顶,右脚向后抬起,扬着头俯身向下,双臂张开,做了一个“金鸡独立”,几位队员也来效仿,一位6岁的“老”队员——余博远还成了三界碑上的模特,带着墨镜,一脸小孩少有的沉稳表情,引得大家纷纷为他照相。在灿烂的正午春光之下,在京津冀三省市交界的群山之巅拿个大顶也不错,我又表演了每次户外徒步的绝活“头手倒立”(俗称“拿大顶”),几位摄影大虾们的快门把我倒立的身影定格在了三界碑和蓝天之间。


接着,就是本次徒步活动最大的亮点:北京体育大学的两位体育专业的高访学者安剑群、赖静带领大家做刚柔并济的健身操。我事先已经和两位老师沟通好,请他们带大家做一些专业性的活动。两位老师似乎有备而来,专门带了便携的小型户外音响。在铿锵有力的音乐伴奏下,安老师带领大家做了两套激情四射的健身操,大家在安老师的带领下,伸手、曲臂、弯腰、挪步,随着节奏跳来跳去,大家跳得不亦乐乎。做完刚劲有力的健身操之后,大家已满头是汗。为了让大家休整一下,曾经获得全国太极武术冠军的赖静老师带领大家做了一套“八段锦”,伴随着轻柔的音乐,赖老师连贯柔美、行云流水的太极式动作让大家学得如痴如醉。大家跟着赖老师做完之后,对二位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如果给三界碑所在的高峰起个名字,我觉得叫“鼓掌峰”绝不为过。三界碑是本次徒步线路的至高点,上午的线路一路攀升,过了三界碑之后,下午的线路便是一路下行了。
大家收拾好行装,四支小队点名完毕,在李龙威等学生队员的带领下,沿着小路开始下撤,进入了天津市蓟县的地界。由于下山的路比较窄,而且弯弯曲曲,整个队伍一字排开,列队往下走。我站在队尾,向山下望去,队伍随着下山小路依次排列,弯弯曲曲宛如一条探身入海的长龙,不见龙首居何处,只见龙身向前行。摄影大虾们还专门让大家停下来回头看,大家犀牛望月般回头向后观瞧,这一美丽瞬间被定格在了镜头里。我还听见前队的学生们在齐声唱歌,听不清楚他们唱的是什么歌曲,但是听得出歌声里有凯旋的喜悦和青春的豪情。

三
下午的阳光斜照在山坡上,仿佛要唤醒沉睡了一个冬天的群山。春风在阳光的陪伴下轻轻地吹佛着光秃秃的灌木,吹拂着每一位队员的脸庞。越往下走,山路的坡度越来越小,队员之间的距离也拉大了,我提醒向导李龙威,在一个开阔的地方休息。忽然,一个小山村映入眼帘,白色墙砖、红色瓦片,还有笑意盈盈的村民们,给这里的山峦增加了一抹亮色。由于有施工人员正在村里翻新水泥路,我们不得不按照指示牌穿越一户宅院过去。这户宅院没有围墙,只是用隔离的铁丝网圈起了一个院子。一位妇女坐在堂屋前洗衣服,队员依次从院子里穿过的时候,都对这位主人表示感谢。我发现各家的小汽车牌照都是天津的,就意识到我们已经进入了天津蓟县的地界。在村里的一片开阔地带,大家集体休息了一阵之后,继续向前进发。出村的路是一段上山路,一位手拿镰刀、去山上干活的老大爷也走在了队伍中,有几个人与老大爷攀谈了起来。老大爷已经79岁了,身体很硬朗,他告诉我们刚经过的这个村就是天津蓟县下营镇前大安村,前面不远就是防空洞了。防空洞是文革期间开凿的,过了防空洞就是河北省地界了,他还友好地提醒我们没有手电过不了防空洞的。我告诉他,我们已经提前准备好照明工具了。
不一会儿我们到了防空洞前,大家在这里短暂休息、调整服装、拿出头等或者手电,准备穿过防空洞。防空洞东口很高,足可以通过一列火车。防空洞里的气温有些低,刚从阳光下走过来的我们进洞之后感到了一丝阴凉,我提醒大家注意添加衣服。防空洞长约600米,洞中漆黑一片,然而进洞不久就发现了另一端的丝丝亮光。防空洞没有人工修葺的痕迹,凿落的大小石块散落在地上,大家用手电、头灯、手机照着路,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到了洞中间,我拿手电一照,上面有几块大的条石被一根棍子支撑着,还有一块大石头仿佛“跃跃欲坠”,洞中央的正上方还有一个巨大的穹顶,像天主教堂的尖屋顶,又像是水帘洞洞天。为了安全,这些危险地带我们加速通过。

穿过了防空洞,前面出现了一条下行的卵石路。这时,元宝又跑到我面前,拉着我的手一起走。在下山途中,又遇到了一个村子,村子里的驴、碌碡、大磨盘勾起了我的童年记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告诉我,这里已经是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的地界。这个村子也不是很大,还有几位中年妇女坐在太阳下聊天,沿路很长的距离都有房子。忽然,一块“新龙门客栈”的招牌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大家纷纷将招牌拍了下来,很多人说招牌太大气了,有人说不知里面是不是有一位风情万种的老板娘在等待着游客入住。当地人告诉我,这个村子就叫龙门村,客栈取名“新龙门客栈”,巧妙地借用了村名和徐克导演的电影名字,一举两得。我拉着元宝,不知不觉又落在了队伍后面。为了追赶队伍,我背着元宝向前跑,元宝很享受这种“骑着马儿过山坡”的感觉,不时在我背上大笑起来。龙门村的居民散居在我们途径的狭长山坳里,大家集体休息的地方已经到了山间公路,周围也散居着几户人家。两位老太太正在晒墙根,她们红润的面庞布满了岁月的沧桑,我们的几位队员与两位老人家攀谈了起来,贴心地唠起了家常。
过了龙门村不远,一台正在道路上施工的挖掘机挡住了我们的去路,道路左侧是一条很深的山沟,右侧则是几乎竖直削切的岩壁,我们无法通过。我们跟开挖掘机的小伙子说了一下,给我们两三分钟时间,待我们通过后再干活。小伙子很爽快地答应了,70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通过了挖掘机的施工区域,看着这支长长的徒步大军,小伙子微笑着点头称赞。我们的目的地就是回到徒步始发地红石门村,完成一条闭环线路,过了龙门村之后,就要从河北省地界返回北京市地界了。前面的道路越来越平坦了,两侧的山显得越来越高,突兀的山石透着秀丽的山色,有的山脊上还筑有长城,从下向上望去,还颇有几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威严。随着道路越来越宽广、视野越来越开阔,我们加快脚步,16:30全体人员就到达了红石门村的出发地点。大家交还手杖,稍作休整之后,就准备返程了。开车之前,我带着几位男队员又在车旁的空地上做了20个俯卧撑。
在回程的途中,我在车上发现大家都很疲倦,大部分队员都把头靠在座位靠背上小睡。车迎着耀眼的斜阳行驶在京平高速公路上,见大家酣然入睡,我让大家在回程的车上表演节目的计划不得不推迟举行。直到车行驶在了首都机场高速公路,交通出现了一些拥堵的时候,我才拿起车上的麦克风,将大家从梦中唤醒。我简单总结了本次徒步活动,一个70多人的队伍,顺利走完了一跳新线路。由于老队员居多,大家在行进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强的自律性、互助性,使作为领队的我也感觉非常轻松,我向着大家鞠了一躬,对大家表示感谢。我们正是在团结守纪、互助互爱、坚韧不拔、享受快乐的户外精神指引下,顺利地完成了这次跨越三省市的踏春之旅,用我们的脚步和心声共同谱写了一则春天的故事。总结之后,我“蓄谋已久”的节目表演环节开始了,我按照花色从红桃、方块、黑桃、梅花各队依次出节目,大家非常踊跃。我也加入了表演队伍,为大家唱了《咱们村里的人》和《向天再借五百年》 ,申一博、郭伟、魏鸿基等也倾情演唱,或猜谜语、出脑筋急转弯。我们用节目表演的方式,送走了下午的太阳,在快乐中分享了路上的堵车时间,不知不觉地我们就到了北四环路。夕阳已西下,华灯渐初上,当我们到达北大东北门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晚上7点,大家依依不舍地散去。也许,就在这个夜晚,大家会睡得很香甜,会在梦中继续讲述这个春天的故事。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正是由于每个人既是参与者,又是奉献者,大家的共同努力,不负大好春光,这次跨越三省市的黄崖关长城踏春之旅才得以圆满成功。从大家略带倦意的笑容中,我读出了这次活动的成效和生活的意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勤劳的春风,唤醒了这里的山峦,即将吹绿树木,吹红桃花,吹出绚丽多彩的春色,期待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风送暖,大地复苏,连绵群山之之间,有层峦叠嶂的自然美景,有黄崖关长城的千年沧桑,有生活在山里的淳朴乡亲,还有我们这些走在春风里的户外踏春人。有了草木,山才有生机;有了长城,山才有历史;有了生活在这里的人,山才有活力;而有了我们这些拥抱春天的徒步者,山才有了激情。人,才是“春天的故事”的主角,才是春天最美丽的风景。
(作者:杨廷智,供图:贺增强、滕士勇)
评论
| 大赞!杨博太有才了!
| |
| 牛!
| |
| 一晃一年就过去了。。。
| |
| 感谢杨博,重温了一遍过去的课程。
| |
| 杨博威武~
| |
| 赞!身临其境的感觉,下次我也去………^-^
| |
|
我要评论:
| | |
版权声明
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资料归协会和作者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且不可篡改,所有材料均不能用于商业运作,如有侵权,协会将采用法律渠道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