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News

探访十三陵(十三陵徒步探路队记)

来源: | 发布时间:2014/12/05 00:00:00 | 点击:

探访十三陵(十三陵徒步探路队记)

滕士勇 (2014-12-23)

12月20日,由彭湘兰老师发起、姜海玲老师等策划的探访十三陵徒步探路活动如期举行,这次活动是探路性质,来回都乘坐公交车,又加上是隆冬季节,天气寒冷,计划的路线又比较长(30KM),因为这些原因,活动没有在协会大群里发布信息,只拽了协会里几头老驴去前往。

一,队记文科生版(作者:彭湘兰)

今天又完成了个人历史的第一次:穿越明十三陵。在滴水成冰的日子这么做,有点疯狂失控的感觉,尤其是忽悠小朋友多多走完近30公里的全程,而且还是第一次试图往返采用公交和地铁出行,小朋友遭老罪了,却一句怨言也没有,只是冻得哆哆嗦嗦,手指冰凉。 现在回想起来心里真惭愧。有些事着急不得,不能轻易跨越和挑战。今天7人徒步队伍,我和多多年龄最大、最小,今天懵懵懂懂串行,大人应该反思!看见多多紧跟在矫健的菠菜和海玲身后,不由得时时生起怜悯、怜惜之心(我是跟不上多多的脚步了[流泪]),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多和同龄的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嬉戏,若是有兄弟姐妹们陪伴一同成长则最好。对于小朋友来说,来日方长,对我来说,则是来日方短,都不能急躁冒进、提前透支体能,即使我们当时并不觉得痛苦,我们都是自愿前行。悠着点,悠着点,不疯狂、不魔怔,也许我们会走得更远,更健康,更快乐。想通了,就要付诸行动,知行合一。身体那么累,入睡还是困难,写下几笔,聊作今日徒步的感言。

打下岔啊,回程终于在半道“劫下”公交车56路,远郊车非常拥挤,带小朋友从前门上,多多老爸和其他三人从后门上,靠近刷卡机的一位年龄比我还要大的大爷要给多多让座,我谢绝了,让多多右手绕着扶手站稳。没多久挨着老爷子的乘客正好下车,一位先于我们上车的阿姨(比我年轻啊)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就近落座,而是对我说让孩子坐。这真是及时雨!我们挪过去后,多多坐了下来,然后我吩咐多多闭上眼睛休息,不一会儿多多就甜甜地睡着了,脑袋向左边倒去,放在了旁座的小姐姐肩上,小姑娘一点儿也没躲让,就让多多靠着。想拍照,车内太拥挤,腾不出手来,双腿又酸疼,左膝盖尤其疼,公交行进在狭窄的乡村公路上,在村子里七拐八拐的,于是就放弃了偷拍的念头。感谢那位不知名的爷爷,阿姨和小姐姐,天虽冷,可车内温暖如春。谢谢一路同行的六位小伙伴![微笑]

补充:昨天不仅大饱口福,还大饱眼福。蓝天白云,偶尔吹来冰冷的柔软无力的北风,还有一位高大帅气的二十多岁的大男孩-菠菜向导,比海玲要高出十几公分,身高至少一米八零以上,多多大多时间就紧跟在菠菜和海玲后面,若不多次叮嘱保持距离,就是踩着人家的脚后跟走。小朋友本能选择强者、俊者为伍,真是后生可畏!让人羡慕嫉妒恨的是,小朋友上车就能睡!

二、队记理科生版(作者:姜海玲)

徒步前:

十三陵大概计划的行走路线:朝凤庵出发,到十三陵水库观景,路过蟒山门口,转往德陵,途经永陵,景陵,长陵,献陵,庆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定陵,昭陵,最后到达思陵,在地图上看一共是30公里多一点。

徒步后:

印象比较深的几件趣事:

第一,到处卖超大个的揽柿子,一块钱一个,我吃了一个老杨买的,清冽超甜美味,上佳享受,爱吃柿子的赶紧去昌平;

第二,多多今天一停下来就成哆哆了,后来才发现漂亮的新裤子底下就一层,汗!多多爸赶紧找小孩毛裤给弄一条。

第三,长陵的驴火真的美味,大家准备记下店名下次光顾的时候,发现小店无名字~~囧

第四,定陵到昭陵需要过一道锁住的栅栏,大家试着从下面被别人掰弯的缝隙出去,七个人中五人成功穿过,另两人只好翻栏杆 猜谜开始,谁是翻过去的?......

三、队记理科生版二(作者:滕士勇)

1,线路概要:

早晨7:00从市里乘345路快车,8:00多到终点朝凤庵村下车开始徒步,先经过十三陵水库观景,后路过蟒山公园门口,行进8公里左右到达德陵,后依次经过永陵,景陵,长陵,献陵,庆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定陵,昭陵,最后到达思陵,之后徒步到附近的小宫门站乘坐昌53路车中转返回市里。总共徒步行程29.98公里,累积攀升600多米,大部分线路是公路,再加上天气非常好,总体难度不大。(此段大多盗用姜老师的文字)

这个徒步线路经过的各陵次序并非十三陵主人的年代次序(实际时间次序参考附录),但最后的思陵确实是明代最后皇帝崇祯的陵墓,也是唯一一座不是大明王朝自己修建管理的陵园 ,相比之下最为简陋。

2,徒步小记

12月20日早上8:15左右,参加探路的小伙伴们就都在345路终点站汇合齐了,比计划集合时间早了45分钟,大家分析原因,一致认为是出发早,不堵车。协会有2个多礼拜没有组织活动了,大家看上去都没有什么变化,只是看着老杨有些怪,后来再仔细看了一下,原来是他胖了。

稍微准备了一下,大家在说笑中出发了,因为是探路,姜老师请了一位朋友做向导,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叫他“菠菜”,可能因为他喜欢吃菠菜吧,反正长得不像菠菜,是一位高高大大的帅气的大男孩,菠菜向导非常专业,一路上我们没有为线路纠结。

先是沿着水库路向十三陵水库方向行进,行进20分钟左右,就路过十三陵水库的大坝,那是一段上坡路,等路再变平后,就能够看到十三陵水库的全貌,之后不久又路过莽山公园门口,公路沿着水库东北岸延伸,从出发地到第一个陵有8公里左右的路途,路非常好,菠菜和海玲带大家走得飞快,尤其是小多多,因为步幅比大人小,所以他的步子的频率几乎是我们的2倍,紧紧跟在向导的后面,而我们却不时会被落开一段距离。天气也非常好棒,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彭老师感叹又看到APEC蓝了,杨老师说APEC已经过去了,建议以后把这种蓝称为彭湘蓝,大家都赞同。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天气非常好,但是气温还是非常低的,尤其是早晨时段,走了大约5公里左右的时候,多多告诉大家他的手非常冷,他已经是戴了一双厚的抓绒手套,头上因为运动已经开始冒汗了,但是双手冰凉,大概是因为天冷失温快加上走路时候上肢运动少的原因吧,我和杨老师都带了棉厚手套,走路已经走得手发热了,分别握着多多的手走了一段时间,到达德陵村的时候,海玲又教多多把手缩回袖子里面,让他学会自己保暖的技巧,后面情况就慢慢变好了。

我们线路路过的第一个陵寝是德陵,是明第15位皇帝熹宗的,之后分别路过的是永陵(第11任皇帝),景陵(5),长陵(3),献陵(4),庆陵(14),裕陵(6),茂陵(8),泰陵(9),康陵(10),定陵(12),昭陵(13), 思陵(16),从这些陵寝的排列里,大概能看出当年选址的一些安排和背后的故事,长陵是明第3位皇帝朱棣的 ,是迁都北京后的第一陵,选了一个好位置 ,之后他儿孙第4、5位皇帝挨着他左右选陵址,因为长陵的位置离山谷口比较近,所以后面的长期规划是挨着献陵往山谷里排,但是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第6位皇帝英宗还没有选陵的时候,御驾亲征被瓦剌人抓走了,于是第7位皇帝景泰帝挨着第5位皇帝的陵寝选了位置,但是问题是后来英宗又回来了,并把景泰帝给废了,同时把他的陵寝也给废了,这也是十三陵里没有第7位皇帝陵寝的原因。英宗在废弃的陵寝旁边选陵位裕陵,之后一直到第10位皇帝,都是挨着往山谷里依次排着的,到第11位皇帝的时候,因为谷里没有好位置可选,又开始到外面选址,这里面特殊的只有第14位皇帝光宗,他父皇万历在位47年多,自己做太子熬了几十年,即位后29天后就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去世了,事发太突然,只能草草用了当年景泰皇帝(第7位皇帝)的遗陵,这也就是为什么第14位皇帝的陵寝能够排在他祖爷爷们陵位中间的原因。

哈哈插播了一段历史地理分析,回到我们的队记上来,说起这次探路的特色,不得不提一下在到景陵/长陵前路边小店吃的驴肉火烧和在庆陵前杨老师请吃的冰糖灯笼柿子和姜老师请吃的蜜甜黑枣(小野柿子),这些姜老师的记录里都提到了,不再详述。总体来说走这条线路,理论上是可以不带吃的,因为陵区有很多村落,很容易找到吃饭的地方。明朝的时候每个皇陵都设有神宫监看守,这些守陵人后来繁衍生息形成村落,所以几乎每个陵旁边都有一个同名的村子,比如我们到达德陵前,先到达的是德陵村,惟独例外的是思陵,思陵旁边的也有一个村子,问一个路过的小伙子,说村名叫“悼陵监”,后来百度了一下,因为崇祯皇帝是亡国之君,没有设立神宫监,而思陵旁边有一个妃子陵叫做悼陵(思陵本身也是崇祯的田妃陵墓改建的),悼陵监村是当年守护悼陵的陵户发展起来的。清朝前期朝廷也派人守护十三陵,因为离得比较近,守护思陵的人就就近住在悼陵监了。

离开思陵前行不远就是小宫门村,村口有昌53路公交车的站点(没有站牌),是本次探路计划的终点,探路小分队于下午4点左右顺利到达,说是顺利,实际上后半段还是有些累的。另外在小宫门等了半个多小时没有等到车,因为原地太冷,大家就计划继续徒步到3公里外的一个大路口乘其它车辆,在徒步过程中,迎面看到珊珊来迟的昌53路车,好在我们招手,车停下来了,后续故事,接本队记文科生版(作者:彭湘兰)第二自然段。

四、附录:十三陵主人关系梳理图

十三陵主人

本文有附件,登录后查看。

评论

杨新运:

姜海玲:

^_^

朱博雅:

王宇梅:

彭湘兰:

还是理科生靠谱啊!

钱俊伟:

赞!

蔡润:

我也赞!

我要评论:

版权声明

本网站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资料归协会和作者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且不可篡改,所有材料均不能用于商业运作,如有侵权,协会将采用法律渠道维权!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